其实,曹操也曾是位热血青年,虽出身在宦官家庭,却义无反顾反出自己的“阵营”,向宦官圈的敌人“名士圈”靠拢。为此曹操不惜去刺杀大宦官张让——在《三国演义》中,被改编成刺杀董卓。由此曹操开始被名士圈接纳。
如名士乔玄,就对曹操寄予厚望道:“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果然,曹操做到了。公元191年,三十岁的曹操在东郡打败黑山军,袁绍连忙上表曹操担任了东郡太守。转眼第二年,即公元192年,曹操就被鲍信、陈宫等敲锣打鼓地迎入兖州,曹操自领兖州牧,开启了一方老大的生涯。
也许成功来得太突然了,也许是曹操还没来得及转变思维,以“老大的标准”要求自己,故而此刻曹操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
在兖州有一位名士,叫边让。此人才华横溢,当年大将军何进为了得到他,不惜破格接待。而蔡邕、孔融等也都被边让的才华折服。以至于蔡邕亲自写信给何进表示:边让必须要破格提拔。潜台词就是,千万别慢待。
可想而知,如边让这等曾经阔过的人,都是傲气冲天。对于曹操的到来,边让表现出了极大的鄙视。毕竟曹操是宦官之后。于是,边让就经常发表一些言辞,对曹操品头论足,横挑鼻子竖挑眼,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不久后,有人把边让的这些言辞等,都偷偷告知了曹操。曹操听闻后是大怒:一个就会耍嘴皮子的小人物,你算个啥?于是他二话不说就命人把边让抓起来,跟着很快就杀掉了。曹操如此简单粗暴的处理,有两个原因。
其一,曹操急于在兖州立威。
其二,曹操此刻属于新秀,还根本不懂“杀是为了不杀”这个道理,依然满脑子当将军时的直线思维,没转变过来。
所以曹操杀掉边让后,根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已经随着边让的人头落地,而来临了。据《资治通鉴》载:(边)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陈宫内亦自疑。
即,边让之死,让整个兖州的士族阶层都很恐惧,对曹操产生了极大的抵触。连迎接他入兖州的陈宫,都开始反思和否认接曹操来兖州,是一步错棋!
果然,由于曹操的老爸在徐州被杀,曹操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率领大军直扑徐州,并开始屠城。曹操这一离开,再目睹曹操屠城暴行,兖州的“反曹情绪”立刻爆发,由此张邈和陈宫这才又把吕布接入兖州,挖了曹操的根基。
这一下曹操傻眼了,急忙回家跟吕布展开苦战,却惨败连连,自己都差点被吕布杀掉。袁绍趁机派人前来,劝说曹操把家人都搬到邺城,以后跟我干吧,别再痴心妄想当啥老大了——老大不好当!
曹操经此打击,自信心已经近乎于崩溃,竟然答应了。亏的关键时刻,程昱等人苦劝,这才劝阻了曹操。最终惊险万分地击败了吕布,夺回兖州。
正是经过兖州之变后,曹操才开始进入反思阶段。从此后当曹操再出现时,人们便会发现,他已经从“将军”变为“老大”了。也就是说,在曹操眼中的,这位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边让,虽差点让自己崩盘,但最终却也让他明白了:真正的老大,是绝不能只靠杀戮的。
一晃6年后,公元198年刘备仓皇逃跑来了。曹操大喜,以礼相待。刘备可比边让的名气大得多,无论三国枭雄,还是名士圈都交口称赞。以至于连曹操手下的谋士,都感到忧虑,纷纷劝曹操:赶紧杀了刘备,决不能放走他。
但曹操却坚决反对,表示:杀刘备很简单,可一旦杀了他,那后果如何呢?潜台词其实就是指,6年前轻易杀边让,而造成的可怕后果!(曹操: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所以,曹操的这句话与其是对手下人说,还不如说,是他反思的结果。从此事上已经可以看出,曹操已从杀边让中得到了深刻教训,岂能再轻易杀一位比边让更有名的大人物?
对于这个结果,倘若边让地下有知的话,他必会表示很吃惊:自己死后6年,竟能成了刘备的救命恩公。不过,倘若他看到现在的曹操,也就会释然了。
因为曹操已经彻底成熟,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位热情青年和嗜杀的将军,而变成了一位真正的老大,从此,开启了他叱咤风云的传奇,直至成为三国第一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