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开国君主中,刘备除了出身外,实力是最差的。这就导致他所依靠的人脉有限,除了关羽、、和,就没什么人了。好在他运气不错,终于当上了汉中王,和曹操和孙权在职位上平起平坐了。
当了汉中王的刘备,地盘横跨荆、益两州,还占据了东西两川和汉中以及云贵一部分,还有一些攀龙附凤的人也跑来跟着他打天下,甚至还出了好几位能独当一面的人物,这个时候的刘备,心更大了。
曹操见刘备在蜀地坐大,就亲自带兵来汉中。刘备马上命令关羽从荆州出兵北伐,攻打襄阳,目的在于让曹操两面受敌,最终从汉中撤兵。
策略是好策略,但奇怪的是刘备有心和曹操争一雌雄,但却没有做任何让人信服的准备工作,就是让关羽在前面开仗。结果关羽在一开始打得很顺手,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襄阳周边山头的军阀都主动和关羽联合,甚至许都附近都有人来和关羽套近乎。但这也是关羽最后的高光,风头出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最终在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下,不仅兵败,还丢了性命。
从关羽出兵到最后送命,时间长达四个半月,这期间关羽和成都的联系一直没有断,只要打了胜仗,就马上派人去报捷。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没有指示关羽如何行动,好像就让他走一步算一步。
要知道,这可不是诸葛亮的风格,因为在隆中时,诸葛亮就对北伐如何进行,都已经做好了安排。荆襄战场开辟后,刘备和诸葛亮就应该带兵从秦川出击,两面夹击曹操,这样才有胜算,但刘备和诸葛亮在关羽得胜时,却没有任何行动,这就说不过去了。
刘备占领了上庸后,和关羽相隔也不太远了,而且刘备派军队援助关羽,也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打完汉中后,刘备手下的张飞、赵云、马超等没有什么大任务,随便派哪一位去,都可以帮关羽的大忙,就算不直接上前线,为关羽镇守后方,也总比出卖关羽的糜竺和博士仁要强吧?起码最后关羽失败总能平安回到荆州。所以,刘备和诸葛亮的行为,肯定是战略失策。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关羽死了三年后,刘备又开始大张旗鼓地准备为关羽报仇了。这又是为什么?关羽在最需要救兵的时候,刘备不动。现关羽死了,最有利的时机也失去了,地盘也丢了,这仗怎么算,都没有打赢的可能。刘备一辈子都不冒险,却在最后关头要冒这个险,是为什么?
更奇怪的是刘备要去跟孙权拼命,却又不带任何名将,张飞是死了,但马超、赵云、魏延都还在,刘备却把他们都安排在后方看大门,自己带着一些无名之辈去御驾亲征。虽然一路上士气高涨,也打了几个胜仗。但到了秭归后,又按兵不动,就这样和孙权干耗着。既不出击,又不谈判,完全不知道刘备下一步要干什么。
刘备打了一辈子仗,虽然败仗多,但那是和军事天才曹操打,和其他人打,刘备没怎么吃亏。所以,对战局如何发展,刘备应该是看得出来的,否则,他也不可能在这个乱世中活下来。但奇怪的是他为什么还要采取最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行动呢?
刘备盲目出兵和孙权较量,在占优势的情况下,又不传递明确的信息给对手,似乎在等着孙权求饶,但刘备应该明白孙权手下名将不少,又是个有脾气的官二代,当初敢跟曹操在赤壁较量,怎么也不会怕不如曹操的自己吧?
所以,刘备在关羽北伐时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或许他心里的小九九已经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