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佳人车语 | 别来无恙,小蛮腰

2020-11-20新闻20

就在今天,我们又将拥抱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每年中国车市的收官之作。

花城四季温暖热烈,深秋时节穿着T恤还要冒点小汗,一如小伙子的火力,适合用它来掩盖一下“天凉好个秋”的哀怨。

这一年过得不易,到了岁末还是要戴着口罩进出,测个体温证明康健。经历了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下岗失业……人们还是在怀揣希望,迎接来年。

小蛮腰依旧在,挺拔如初。

所以感谢南方的艳阳,让我们的生活依然洒满阳光。

广州的好当然不止于此。对车圈的人来说,车展前的朋友圈,不是晒吃喝,就是晒颁奖,生活工作两不误,欢欢喜喜过车展。

以前的吃以粥店、汤店为主,今年又冒出不少点心店,看上去都像工艺品,色泽诱人,口感也一定不差,这是“吃在广州“的城市特质决定的,在吃上,谁也糊弄不了广州人民。同样,颁奖也是必须的,中国汽车业的进步虽不指望“弯道超车”,但一直在超越自己,这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欢乐祥和的广州车展虽回避不了这个行业必然存在的某种阴影——那些艰难度日、行将就末的各类车企,但它更多的还是给人以信心,以激励。

车展开幕前,有两场活动让我印象深刻。

一场来自媒体。2010年开张的《汽车公社》杂志迎来了十周年生日庆典,当然它现在已不仅是本杂志,新媒体阵营也非常强大。创始人卫金桥说,这十年,既是他这个来自五线小城的小镇青年的一次逆袭,更是中国汽车业的一次逆袭。他感恩这个时代,给了所有努力的人以机会,而抓住机遇的人不仅只为成就自己。

同样是创始人、也是卫金桥太太的吴乐晋,既是汽车圈的旁观者,也算半个参与者。她的眼光似乎更具穿透力:这是一个令人悲喜交加的时代,喜的一面,我们或许可借助新技术扩大媒体影响力;悲的一面,某种程度看,我们更多的仍属于旧时代延续的那一部分,坚持着新闻情怀,坚持媒体人的尊严,同时还要兼顾生存之道,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荣耀我们的,是传统的媒体精髓光亮,但威胁我们的,同样也是那旧日光芒正在遭遇的算法时代的危机……

这是《汽车公社》给我最深的感触,他们似乎是用这样的坚持与坚守,努力成为一个像《财新》那样的媒体。

我以前一直以为,媒体是有文化属性的,媒体人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但现在,我觉得自己已完全变质:既不像文化人,更不像商人。整天羞羞答答,欲盖弥彰,为着五斗米折腰。我还常调侃我的同事,做记者不行,做广告业务员也不行,我们还能干什么?

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这句话,我现在有点信了。

另一场活动来自车企。奔驰的迈巴赫之夜。

奔驰品牌这些年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即便遭遇危机也挡不住它向上的势头,它似乎已成为中国车市最大的赢家。

奔驰的成功,在我眼里,或许有两方面因素:既擅于引领,又懂得迎合,对度的把控非常到位。它有自身品牌与技术的底气,又有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洞察。就像这场迈巴赫的晚会,没有过多去宣扬产品的亮点,却反而从文化入手,以“礼待天下“为主题,谋求与受众在情感与精神上的共鸣。尽管这是一款面向高端人群的车,但它并不撩拨人们对物质的欲望,却一直在激发人们内心的尊崇感与满足感。二胡、琵琶、古琴……正是这些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乐器,掀起了一场晚会的最高潮。

人终究是情感的动物。而文化的认同感,有时候,会在奔驰车上的某些个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你浑然不觉,却已身陷其中。

坚守与融入,看似矛盾,却相互成就。

#车展#奔驰#迈巴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