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对老师来说,最好的尊师重教的形式就是倾听,老师们的故事应该被更多的社会成员、被更多的领导、被更多的家长所倾听”,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在活动中说。
今年疫情期间,首都人民教师坚守工作岗位,创新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工作模式与方法。
为了让教师们的育人故事被更多地倾听,在学生、家长、社会中更广泛地传播,由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大中小幼教师同台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活动,邀请到全市大中小幼各学段的23位代表登台,他们以“家校社携手育英才”为主题,深情讲述了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特别是疫情时期发生的动人的育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吧。
做“立德树人”路上的匠心者
——平凡的力量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琳
我是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专职辅导员。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坚守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也要为培育大国工匠做出自己的贡献。高职院校学制三年,学生在校的每一天、每一年的时间都十分宝贵,第一年重视班级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二年重视专业学习,学会一技之长,第三年做好毕业服务。
这些年,学校将冬梅精神凝练成昌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争创“付冬梅班”,争做“付冬梅式”的优秀学生多种途径,将传承和弘扬冬梅精神作为培育学生高尚品德的一项核心内容,冬梅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成为昌平职业学校的一面旗帜,飘扬在一代又一代昌职人的心中。
为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变化和需求,学校在原有德育体系的基础上,从理念到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因为大部分的职校学生存在着家庭情况复杂,习惯养成意识薄弱等情况,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学校秉承“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使命,根据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按照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三年阶段性目标为:一年级“有模有样”,二年级“有思有责”,三年级“有勇有智”,即“三路”。从爱国信仰、自我发展等6个维度,形成了18项核心教育内容,建立了“三路十八湾”德育体系。
大一的规矩养成对于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业至关重要。学校安排大一新生每天早6点30出早操、晚7点40上晚自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慢慢出现了迟到、旷操,甚至旷课的现象。身教重于言传。我坚持每天6点15查早操、晚7点30进教室查晚自习,以此督促学生。一次,班级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处理好都凌晨三点了,当时很疲惫,但是我觉得这是一次言传身教的好机会,休息3个多少小时之后,我准时出现在操场上。这时一名学生悄悄的走到我的身边说:老师,没想到您能坚持出操,我现在是真服了。渐渐地学生养成了守时自律好习惯。
我带过这样一名学生,大一因一学期4门课程不及格得过学业警示,因一时冲动打过架给予过处分,在班级里处于边缘化,对学业也失去了兴趣,但是我发现这名学生诚实,遇到问题从来不逃避,勇于担当。通过与家长多次沟通,我了解到这名学生有体育特长,我便积极鼓励他代表班级参加体育活动。一天,他上午旷课了,我很生气,我想经过这么长时间改掉的坏习惯怎么又重蹈覆辙了,但是中午的拔河比赛却准时参加,并且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事后,通过和他要好的同学了解到,他上午生病了,没来得及请病假在宿舍,但是中午同学问他还能不能坚持比赛的时候,他说:我答应张老师去参加比赛了,我能坚持。知道真相后,我和同学都被他所感动,教育的力量不是要求他多么优秀,是让他变得更好。慢慢地他在班级找到了存在感,也对学业有了兴趣,最后顺利地毕业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今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能够暂停生活,不能暂停育人之路。既要确保非毕业班在家正常上网课,也要保证毕业班学生顺利毕业。我带的毕业班是北京贯通项目的第一届毕业生。作为贯通项目的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升学,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疫情原因,原定于4月举行的转段考试一再推迟,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他们越来越急躁,安不下心来复习,我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在家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定期召开线上班会安抚他们的情绪。
在他们终于要迎来返校考试的前一周,北京新发地疫情让他们的返校脚步不得不停下,学生焦虑,家长更是着急,不确定考试形式,不知道未来方向,让这个毕业季实在是太特殊了。学校紧急联系对应本科院校,定制应急预案,由线下转成了线上,作为辅导员要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当前状况,也要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终于6月18日考试顺利进行,全体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对应本科院校,获得了一张来之不易的录取通知书。
毕业离校又是一道难关,北京疫情虽然得到有效地控制,但是还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很多中风险地区的学生无法返校整理学校物品,这个时候我和学生视频连线,帮助他们整理物品、打包行李,顺利邮寄到他们手中。学校封闭式管理,他们无法进入校园,隔着栅栏给他们递出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的那一刻,看着张张笑脸,听着感谢的话语,我为自己是一名辅导员而骄傲和自豪。
时间都去哪了?原来时间就在我和学生们的点滴生活中!这样的生活平凡却蕴含着力量,感谢这份职业,感谢我可敬可爱的学生,让平凡的我站在这样的大舞台讲述平凡的工作。辅导员是我当初坚定的选择,现在幸福的工作,未来永不言悔的事业。我一定要做好学生成长成材路上的引路人、同行者、守护者和服务者。
供稿: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
校审:段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