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蝴蝶效应的另一种形式,装甲车的问世和慈禧太后的一次怒火

2020-11-20新闻10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在洋人的指导下,慈禧登上了一台德国产的奔驰汽车,准备前往颐和园景区游赏。谁曾想,被众人扶上车后,老佛爷发现自己竟坐在汽车的后座,眼瞅着洋鬼子和小太监两个奴才耀武扬威地坐在前面,慈禧心中大为不悦,几近拂袖而去。事后下旨,奴才必须跪着开车!

这一下子难倒了学车的众太监们,不过可难不倒脑洞大开的汽车设计师们。车厢加高,轮距加长,司机的头顶上再焊接一组车厢,汽车的后座放在司机的头顶上……后来,图纸拿到奔驰公司,德国人利用这个图纸的创意发明了现代装甲车。

这是慈禧太后乘坐“大奔”游玩引发的一段趣闻,趣闻的真假已无从考证,不过故事的合理性还蛮像那么回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半真半假的历史。

这是一俩陈列在北京颐和园的“中国头号古董车”,曾经是慈禧太后的御用轿车,也是中国从国外引进首辆的轿车。

据相关资料记载,这辆如同古董一般的轿车是德国奔驰生产厂家的第二代产品。1901年,刚刚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花了整整一万两白银购进了“古董车”,专门用于孝敬老佛爷,其时正逢慈禧太后六十六岁生日。

该车整体为两轴四轮敞开式,就车外观来看,跟现在的车来比,说它是辆汽车不如说它是古代的四轮马车。只不过它不需要马,而是配置了10马力的横置式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为19公里。

车的前方镶嵌着铜质车灯,黑色车厢将车围了一圈,黄紫色木质车轮与辐条裹着实心的轮胎。敞开式木质车厢上方有一个围缀有黄色穗带的车篷,更像是春秋战国时代车辇上的华盖,散发着一股贵族的气息。车厢内设两排座位,前排一人,为司机专用;后排乘客席,可乘坐两人。

当年,慈禧太后在处理朝政之余,喜欢游览,经常去颐和园、西山、八达岭等景区游赏,但所用的交通工具无非是豪华大轿或马车,哪里见过这种先进的洋玩意儿!于是便决定亲自感受一番。

可是满朝文武竟没有人会开车,外国使节从本土派来一名司机教一名小太监学开车,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慈禧太后终于决定看看这个西洋宝贝究竟好在哪里。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老佛爷在洋人的指导下,登上了这台德国产的奔驰跑车,可是当众人把老佛爷扶上汽车后,老佛爷发现自己竟坐在汽车的后座。看着洋鬼子和小太监两个奴才耀武扬威地坐在她的前面,心中大为不悦。于是命令李莲英把小太监赶下汽车,洋人一看没有司机哪行,就叫来翻译给老佛爷解释,老佛爷总算给了洋人一点面子,气呼呼地坐了几百米就草草收场。

事后老佛爷下旨:这些奴才们必须跪着开车。太监们马上开始学习跪着开车,可是绞尽脑汁也开不了这台车。洋人看到大清国的太后竟然逼着司机跪着开车,唔啦哇啦地告诉李莲英:闹,闹,闹!洋人心里这个骂呀,这个老不死的太后简直是愚昧透顶。这么一弄,小汽车竟没人会开也没人敢开,后来就闲置一边去了。

老佛爷依旧坐着十一号(人腿)组成的八抬大轿。洋人回国,找来汽车设计师,不久还真的给老佛爷设计出一台能让慈禧太后坐在前面的小汽车。设计师把车厢加高,轮距加长,在司机的头顶上再焊接一组车厢,把汽车的后座安放在司机的头顶上,原来的后座拆掉,留给太监宫女们站着侍候老佛爷,重新设计的汽车有点像今天的双层大巴,这回司机可要在老佛爷的屁股底下开车喽。

重新设计的汽车驾驶员前面的风挡面积很小,勉强能看清前面的路。图纸拿到奔驰公司,德国人利用这个图纸的创意发明了装甲车。而老佛爷没能等到那台能够让她坐在前面的小汽车就一命呜呼了……

因为慈禧不能容忍司机坐在她面前开车,后来便渐渐地对汽车失去了兴趣,这辆车也便被弃置一旁,作为皇宫遗物在紫禁城闲置起来。辛亥革命后,这辆汽车又从紫禁城移到颐和园,并奇迹般地保存到了今天,这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史来说,却也是件幸事。

趣闻虽然有趣,给今天的国人增添了不少笑料,但确是值得反思。落后和守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和不再进化,只要脑洞肯开,旧思维一样可以激发出新灵魂!

#奔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