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出身于史学世家、写出了旷世名著史记的司马迁并不是一位纯历史学家,他是一位历史小说家。史记中记载的尧舜禹时代可以说是中国人人向往的至善至美的时代,公选最佳人才成为最高统治者,避免了刀光剑影,人民富裕祥和,一派和谐。三皇五帝中的尧见自己渐渐衰老,又看中了非常贤明有孝德的舜,直接把他的帝位禅让给舜,成为了旷世美谈,让人们看到了公天下的可能。这些美好愿景的记载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但据最近考古发掘的竹书纪年中的记载,事实却并非那样和谐,这本书的写作时间要比史记更早,可信度更高。该书中尧舜之间的关系,不但不和谐美好,反而却是道光剑影、血流成河,最后尧被舜流放到了平阳。如果二人关系和谐融洽,怎么尧可能被流放?只有一种可能,便是舜羽翼丰满后想抢班夺权,逼迫尧帝退位顺,但尧不情愿,舜只能采用非常手段,也就是暴力手段将其软禁,然后流放。舜的上位是非常残酷的。这样的解释才更符合逻辑。
史记大显小说家本色的自然是项羽四面楚歌兵败后在乌江旁跟一船夫的对话。船夫劝项羽可以东渡江东,以江东这一丰腴富饶之地为基地,以图东山再起。船夫的建议却被项羽拒绝了。一个船夫名不见经传,史家怎么会把他的话语写进史书?一种可能是司马迁是穿越者,偷听了船夫与项羽的对话;第2种可能只能是司马迁瞎编乱造。第1种可能是不存在的,只能选择第二种可能,只不过是司马迁发挥了他的想象力而已。
如果说司马迁纯粹是小说家也不对,他毕竟是经过了严格的史学锻炼,父亲是太史公,他又继承了太史公的位置,秉笔直书是作为一个史学家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只不过司马迁不想人云亦云,他在寻求突破,为了让自己的历史书更加好看,不影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了一点自己的想象力,所以严格来说他是一名历史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