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深化医疗发展 京港合作再发力

2020-11-19新闻12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刘迪雅)11月19日,第二十三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投资北京推介会发布《京港合作推动北京市健康医疗及养老产业的开放和升级》主题报告。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博士提出,通过完善香港医疗人才和医疗机构的准入规则、推动北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和建立电子健康纪录查阅途径,推动京港医疗资源流动。他同时建议,完善跨境支付医疗开支的安排,填补香港远程医疗的空白,京港携手推动内地医院评审制度国际化,以及联合采购药品提升香港议价能力。

“但京港医疗合作仍面临一些困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些体制性问题不易在短期内破除、文化差异影响香港模式在内地的社会接受程度等因素都被视作是香港参与北京医疗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发布的主题报告旨在进一步破除障碍,深化京港医疗合作,取得共赢互惠的效益。

一方面,北京医疗发展可以借鉴和利用香港优势。以医疗制度为例,目前,内地民营医院的数量虽超过公立医院,但在医院服务能力及社会接受度方面与公立医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公立医院11930个,民营医院22424个,民营医院数量占比超65%,但以医疗服务数量计算,2019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占比超85%,社会办医诊疗总人次占比仅约15%,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91.2%,民营医院则仅有61.4%。

与此同时,香港公立医院承担了全港近90%的住院医疗服务,同时由私立医院和小区门诊构成的市场化医疗服务网络承担了超过70%的门诊服务。突出的公益性和成熟的医疗服务市场,对于内地医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跨境医疗资源整合,也将推动香港医疗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各大医院因面向全国各地患者,基数大、病例多,有助于医生积累医疗临床经验、探索和掌握各类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推进香港医疗科研和人才培训的发展。

此外,北京医疗机构在推进医院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步伐较香港更为超前。香港加强与北京的医疗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了解医疗智能化发展趋势,积累智能化发展经验,提升香港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以目前北京正在推动的“智慧医院”为例,针对医务人员,采取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病例、影像和检验系统互联互通的“智慧医疗”模式;面向患者提供手机端包括预约、结算、挂号、信息提示等在内的“智慧服务”;以及面向医院实施服务整体运营的“智能管理”系统。

与主题报告同声相和,在对“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打造首都对外开放新高地”等6项主题进行推介时,北京各区都展示出对深化京港医疗合作的热情。

如北京顺义天竺综合保税区为医疗健康产业施行创新政策。保税研发方面,简化国内生物医药研发主体开展国际合作研发的审批流程,同时加速急需医疗器械和研发用材料试剂、设备通关;医疗服务方面,对临床急需且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加快审批,保障临床需求。同时还致力打造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等入驻的国际医疗健康产业集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