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滑雪场,水西沟镇大庙村村民陈秀梅在为游客办理雪板租借业务,她在滑雪场上班,一个冬天就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 (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一场雪后,乌鲁木齐县热闹起来了。滑雪场上,游客畅享滑雪乐趣;农家乐里,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弥漫;旅游民宿,舒适的环境留住了游人的脚步……
“我们比滑雪爱好者更盼着冬天、盼着雪季。”在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上班的蔡旭新说,从“猫冬”到“忙冬”,冰雪引来的客流,让他有了更多致富的机会。
实际上,冰天雪地以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今的冰天雪地却是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天然优势资源。
拥有得天独厚冰雪资源的乌鲁木齐县发展冰雪旅游以来,不断培育冰雪产业,带动更多农牧民参与其中。
上班前,家住板房沟镇合胜村的蔡旭新靠着种地一年有几千元收入,到了冬天基本就闲了下来。自从他和妻子来到度假区滑雪场上班,一个冬天两人就能进账3万元左右。
“我们负责设备维护、发放雪具、服务接待等工作,活儿不累,工资还高。前年,家里买了轿车。”蔡旭新说。
用“白雪”换“白银”。对于水西沟镇平西梁村土生土长的村民陈建新来说,现在的日子别有一番滋味。
“这几年,乌鲁木齐县冰雪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不少滑雪爱好者从各地赶来体验滑雪,我也抓住机会,利用本地的冰雪资源,办起了滑雪俱乐部。”陈建新说。
从经营农家乐十几年的老板,到滑雪俱乐部的负责人,身份的转变,带来了更多惊喜。陈建新说,“俱乐部的教练员80%都是本村及周边村民,仅滑雪季每人收入就有七八万元,我家一年也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
变化,不止他们。以冰雪资源为抓手,乌鲁木齐县立足从单极冰雪旅游向文化、体育、民俗、美食等多极拓展,不断优化供给,延伸产业链,让冰雪游释放出良好的市场消费潜力,带动农牧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作为滑雪爱好者,每年冬季有时间就要去乌鲁木齐县转转的常客,赵敏迎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化:“从以前就是滑雪、吃农家乐,到现在有闲来小镇、雪天温泉、高品质民宿等等,每年来都有新体验。”
今年,在外做生意多年的林雷回村办起了一家名为归野漫居的旅游民宿。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民宿刚开业一星期就来了不下百人吃饭、入住。”林雷说,由于临近滑雪场,目前也陆续接到各地游客的网上订房信息。
各行业、各板块联动,处处可游、能玩。随着乌鲁木齐县冰雪旅游知名度的提升,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曾经农闲时“猫冬”的村民也活跃起来:开民宿、办农家乐、到滑雪场上班……
平西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桂琴说,去年,全村游客接待量突破百万,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9000元,从事旅游业人数占全村就业人数的70%以上。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今年新雪季,乌鲁木齐县还将持续在硬件设施及软件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扩充冰雪旅游元素,以丰富的业态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
乌鲁木齐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玉红说,包括冰雪游在内的旅游业逐步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村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文旅融合,精心谋划产业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和反馈不断推陈出新,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助推乡村振兴。”张玉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