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粘胶布、排残奶、母子分离……这5个害人的断奶“偏方”千万别再用!
昨天出门遛娃,刚到楼下,就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孩子哭。
邻居家一岁多的孩子,在爸爸怀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小胳膊不停往远处够,抽噎着叫:“妈妈…找…妈妈”,旁边的奶奶急得满头大汗,徒劳地拿着玩具逗。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孩子断奶,孩子妈妈特意躲出去住了。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真是心疼。
其实,如何给孩子断奶是很多妈妈都非常头疼的问题,那么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断奶的5个误区
记得我在给宝宝断奶的时候,也经历了不少挫折,还为此查了不少资料。在说方法之前,首先想跟大家说几个断奶过程中的误区,各位妈妈一定要注意!
??断奶时,妈妈“无情消失”
就像我邻居一样,很多妈妈断奶时,都想通过“消失”几天,让孩子忘掉“吃母乳”这回事。
其实这种方法特别不妥当,朝夕相处的妈妈突然“消失”,会让幼小的孩子感到痛苦、恐慌,严重时,甚至会妨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记得去年,同事断奶时,也是狠心离开孩子,去娘家住了两天,可第三天,孩子就开始发烧、呕吐,担心孩子有危险,不得不“中断计划”,赶紧回到家里,延迟断奶。
老师曾说:“父母对孩子持续性的关爱,就像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一样。”当孩子把这种可控的安全空间内化,就会形成“安全感”。
妈妈的突然抽离,打破了孩子心理安全的阈值,加上断奶时,饮食、作息习惯都要随之调整,孩子断奶就很不容易,反而容易生病, 美国儿科学会明确禁止这种“妈妈无情消失”的断奶法。
??涂辣椒水、碘酒、粘胶布等“可怕”的东西
我在给宝宝断奶时,虽然没有“玩消失”,可依然犯了个错误:为了能让孩子尽快接受“事实”,我抹了云南白药+裹胶布。
等到吃奶的时候,他疑惑地撕掉胶布,只吃了一口,就“哇”地一声嚎啕大哭。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种“野蛮断奶”方式,对孩子伤害很大。在乳头上抹有味道的刺激物,不但伤害妈妈的皮肤,对宝宝的口腔粘膜,更是一种刺激。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断奶伤害”,指的就是在断奶时,由于母婴双方准备不足,带给孩子或母亲的心理伤害。 像抹辣椒水、墨汁这类“怪东西”的野蛮断奶方式,最容易造成断奶伤害,严重时,还会影响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
??孩子越早断奶越好
很多老人,在旧观念的影响下,都认为孩子6个月后,奶水就没什么营养了,主张越早断奶越好。
这种说法早就被医学和科学界否定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表示:虽然孩子6个月后,纯母乳难以达到孩子需要的全部营养,但母乳中依然含有很多抵抗疾病和病毒的抗体,对孩子的抵抗力非常有帮助。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母乳喂养至少到1周岁;世界卫生组织则建议母乳喂养应持续到至少2周岁。
英国科学家曾将300名早产儿分成母乳喂养和非母乳喂养两组。在出生后4-5个月内接受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到7岁和7岁半时的平均智商要比非母乳喂养的宝宝高出8.3个点。
研究还增加了一项剂量反应关系测试,结果发现得到母乳越多的宝宝,分数也越高。简单总结就是:孩子吃母乳要比吃奶粉智商高。
此外,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文章还表明:持续母乳喂养对母儿都有好处。
孩子何时断奶,妈妈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决定权在妈妈身上。如果妈妈和孩子都不想或不方便母乳了,就断。如果有条件,就多多母乳一段时间吧。
??“复吸”让孩子和妈妈都很受伤
表妹家孩子一岁半时,她打算断奶,辛苦坚持到第四天,看到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表妹的母爱没兜住,以“复吸”的方式,宣告失败。
其实,给孩子断奶,最怕“复吸”。选好时机,做好准备,妈妈们就要果断些,这样,孩子和妈妈,都能以最小的“损失”,迎来最新的状态。
如何科学断奶?
给孩子科学断奶,有“三要”应记牢:
??要提前给孩子做好饮食过渡
孩子断奶后,遇到饥饿或情绪不好时,最容易“没着没落”。在断奶前,一定要选好替代母乳的配方奶。
如果孩子不接受配方奶,就等孩子稳定加入辅食一段时间后再断。这样,在孩子断奶期间,才不会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导致孩子“复吸”。
??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孩子虽小,但感觉方面都是很敏感的。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非常有必要。 知乎网友曾分享自己断奶的经历,在孩子戒奶前,她反复给孩子讲“奶精灵”的故事。
“奶精灵,是和宝宝一起来到妈妈身边的。宝宝慢慢长大,奶精灵也一天天累了,它就要离去了。等奶精灵走了,就不能给宝宝做奶了,那就说明,宝宝长大了,要像大人一样,好好吃饭了。”
很多妈妈也都表示: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孩子断奶更容易。
??要循序渐进,先减少喂养次数,再慢慢断掉
在给孩子断奶时,最好用温柔的方法,比如:逐渐减少喂奶次数,拉长喂奶间隔时间,这种办法最温柔,效果也更好。
可以设定一个断奶时期,比如:5天内断掉,或7天内断掉。
在断奶初期,白天慢慢减少喂奶次数,直至戒掉白天喂奶,再慢慢戒掉夜奶。这样的温柔的断奶法,妈妈和孩子都更容易接受,痛苦也更小。
主持人朱丹也曾分享过自己的断奶心得,大家可以看看。
母乳喂养好,延长哺乳期好,但还是很多妈妈因为工作、生活压力或者奶水不足的问题,没办法长期亲喂,这时候一定不要自责难过,选择成为妈妈,就是很伟大的事情了。
(原文转 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