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听贡膳廷讲讲 那些关于医圣万密斋的小故事

2020-11-19新闻6

提到历史上的名医,大家想到的大多数都是华佗、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等等。但贡膳廷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医却鲜少人知,他就是万密斋。在清朝,万密斋的名气不可谓不大,与明代李时珍齐名,后被康熙亲自嘉封为“医圣”。在当时更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的说法,可见其药方之灵。

同时,万密斋还是“中华养生第一人”,他写的《养生四要》从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独特的讲解,并且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理念,该理念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身心健康、营养均衡、适当锻炼”的养生理念早了几百年。可见,万密斋在养生方面还是颇有心得与成就的。贡膳廷从饮食养生、日常保健、中医健康和物理疗法等方面,均严守万密斋的养生心得,并通过对其养生药方进行改良,融入日常生活和饮食中,让养生变的更方便。下面,公山塘就来说说那些万密斋那些行医救人的故事吧!

故事一

万密斋在23岁之前就展现了高超的医术。在县学的老师是来自四川的马公,他有一个五岁的孙子出了水痘,才八九日脸上就已经出现脓疮,腹部疼痛、便秘,孩子也因疾病痛哭不已。这让马公非常担心不安,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万密斋说:“孩子是因为大便干燥结在了肠道中,必须让肠道顺气尽快排便。”

马公并不赞同,说道:“痘疮生在头上和脚上均不可这样处理。如今我孙儿痘疮在脸上化脓,保护中气要紧,怎么可以轻易顺气?”

万密斋继续说:“如果不及时顺气排便,你的孙儿将会出现腹胀、喘气等症状,且病情会逐步加重,到时候根本没有办法救治。”

于此,马公虽然怀疑但还是听从了万思斋的建议,做桂枝汤,用清酒蒸大黄,二者煎好后给孩子服下。不久之后,孩子就排除干燥的粪便,不再腹痛,脸上的痘疮也出现了好转的迹象。马公见此,向万密斋谢道:“如果不是先生变通,我就要耽误我的孙子病情了。”

故事二

嘉靖三十八年的十月,黄州府的同知张公的儿子生病发热,许多医生都前去治疗但均没见什么效果。当时正值张公代巡在府,其管理的州官和县官都举荐了不少医生治疗其儿子,但都没有效果。其中罗田的知县了解张公的情况后,推荐了万密斋,万密斋被紧急召往前去治疗,很快就通过药剂将张公的儿子治愈。张公高兴儿子痊愈,不由说道:“如果早点请万密斋先生前来医治,我的儿子也不用受这么多苦了。”其他医生听了此话,纷纷惭愧的退下了。

故事三

隆庆元年的五月,湖广右布政使孙应鳌的独生女儿今年五岁,因生病出现下泻、发热、口渴等症状,许多医生前来治疗但均没有效果。女儿至七月份仍没有痊愈,这让孙应鳌非常的揪心。此时,有人推荐万密斋前来为小姐医治,孙应鳌立刻请他前来,经过万密斋调理了半个月左右,小女儿就痊愈了。

在感谢万密斋的同时,孙应鳌也与他交谈了起来,两人聊了许多,经、史、律、历均有涉及。孙应鳌钦佩万密斋的的医术和学识,请他为自己治疗眼疾,并且严格按照孙密斋的药方进行修养。万密斋在孙府留住了近两个月,孙应鳌的眼疾也得到治愈。在万密斋临行前,孙应鳌送了牌匾和许多其他的礼物以表感谢。

?故事四

万密斋的医术在官宦之间非常有名,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期间,不少地方都流传着万密斋行医济世的故事。话说一年夏天,万密斋一路行医来到江西九江的湖口处,正巧遇上了一支送丧的队伍。万密斋觉得好奇就向周围的人打听,才知道这家人的孕妇因为难产而死,正要送去埋葬。可万密斋看见棺材里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不是人死后流出暗红色血液,于是心生怀疑。他向送丧的队伍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怀疑,要求开棺好好检查。送丧的队伍也同意,于是打开了棺材。经过细致的检查,万密斋确定孕妇为假死,于是迅速施救,将孕妇成功的救了回来。

像以上这四个小故事,在万密斋行医过程中还有很多。他的变通、博学、细心等优秀品质均是他成长为一位名医不可或缺的要素。而贡膳廷也将根据他传承下来的养生之道和膳食药方进行改进,慢慢地分享给大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