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点赞!房山这两处黑臭水体变身水景、绿地

2020-11-18新闻19

本市农村地区分布着不少沟道、坑塘、池塘,它们都是水系末端的“毛细血管”,却长期因水体污染,成了农村环境中的痼疾。从2019年开始,本市持续开展农村小微水体治理,经过近两年治理,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小微水体整治668条,占全市问题小微水体总数的60%。

#黑臭水体变水景、绿地

本市小微水体治理,除了实现无垃圾渣土、无集中漂浮物、无污水排入、无臭味、无违法建设的“五无目标”,还要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从污水治理、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户厕改造、土地整理、小微湿地打造等方面协同推进,让黑臭水体变身居民家门口的水景、绿地。

房山良乡镇臭水沟将变绿地

在 房山区良乡镇富庄村,村东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排水沟,汛期降雨时,雨水就会流入沟内,顺着沟道向下游流去;但非汛期或不降雨的时候,排水沟没有水,部分村民就将污水直排入沟,导致黑臭的污水长期存留在沟道内,垃圾遍地,臭味熏天。为此,房山区相关部门启动该条小微水体治理,通过截污、修建排水管网、苫盖沟道、绿化美化等措施,让这条排水沟大变样。明年开春,新栽种的绿植将在沟道原址为村民增添一抹绿色。

在 房山区窦店镇工业区南侧,这里有一片近40亩的水域,水面干净清澈,夏天还有朵朵盛开的荷花点缀其中,丝毫也看不出这里曾经是一处垃圾漂浮、藻类肆意生长的脏臭坑塘。窦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处坑塘主要由周边村庄的雨水和工业园区内处理过的生活退水汇集而成,由于管护力度不够,导致水体黑臭。相关部门启动小微水体治理后,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设施,还栽种了荷花,大大改善了坑塘水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

房山窦店镇坑塘变荷塘

#北京已完成整治小微水体226条

“以前这大坑垃圾多,臭气熏天,夏天蚊虫也多,别说在这遛弯了,住这附近就脑袋疼。等湿地公园建好了,我一定天天约着老姐妹来遛弯了。”看着工地旁的项目效果图,顺义区李桥镇南庄头村的李大婶对未来的公园充满期待。

李大婶口中的大坑就是困扰村民很久的两处坑塘。李桥镇河长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处坑塘不仅长期有雨水积存,还经常有污水混入,不但水质差,还经常泛臭味。为彻底消除小微水体黑臭问题,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休闲场所,顺义区相关部门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对这两处纳污坑塘进行提升改造,在充分保留原有地貌、水系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景观植物等措施,在坑塘原址上建起两座具有生态、景观功能的湿地公园。两处坑塘总占地面积6700余平方米,目前施工正在进行当中,预计明年开春正式完工。

顺义坑塘变身小型湿地公园的效果图

李桥镇南庄头村的小微水体治理只是全市2020年小微水体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第1号总河长令中要求,本市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农村小微水体整治是今年的“清河行动”中一项主要内容,计划在年内至少完成200条整治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治小微水体226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将小微水体纳入日常检查

除了对小微水体本身开展整治,区水务部门还从制度建设上有所调整,以保持整治成效。

朝阳区去年就已经完成了辖区内所有问题小微水体的整治工作,今年则将小微水体工作重点转移到日常管护及监管上。朝阳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朝阳区已建立一套闭环工作机制,在小微水体旁设立公示牌,并开展每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截至目前,今年共检查发现小微水体垃圾、水面漂浮物、污水直排等问题300余件,目前均已处置。通过每月的水环境检查,小微水体的管理单位从被动整改问题到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改善了朝阳区河道、沟渠及小微水体水环境。

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梳理,全市共摸排小微水体2674条,其中,有问题的小微水体1056条。经过近两年治理,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问题小微水体的60%,即668条。本市将根据小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继续开展整治工作,建立、完善农村小微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日常巡查、管护,持续改善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优美生态环境带给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兴区安定镇前安定村内坑塘整治前后对比

#水环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