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万物的起源,它时而温柔,时而狂暴。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水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孕育出一个又一个文明。
黄河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中国几千年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一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不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400多年的混战,北方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南方的经济则是得到快速发展。
等到隋朝再次统一全国之后,隋朝的政治中心还在北方,但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则是在南方。
为了加强南北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运河,被隋朝的统治者提上了议程。
隋文帝时期,杨坚派宇文恺率众开漕渠。具体操作流程就是从大兴城的西北引渭水,然后根据原来汉代漕渠位置向东,经过潼关,最后再引入黄河,全长有150多公里,这就是广通渠。
而到了杨广即位之后,随着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隋文帝所修建的运河已经不能满足南北之间的交流,故此扩建运河迫在眉睫。
公元604年,也就是杨广登基的第一年,他就派人建阳渠故道、汴渠故道整合在一起,并且命名为通济渠,也是在这一年,他又派人修缮东汉陈登所建的邗沟直道。
公元908年,杨广又征发大量民工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这次修建规模之大、投入的人数之多,让人惊叹,史书记载一共投入“百余万人”,要知道隋朝的总人口也就4000多万。
公元610年,杨广又派人疏通春秋时期的吴运河与秦朝的丹徒水道以及南朝的运河联合在一起,将其命名为江南河。
经过六年的努力,杨广开辟了从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还有从京口到达会稽的江南河;还有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的永济渠。
大运河的修建,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无非是一场大的巨变。它不仅加强了南北两地的交通,也使得运河两岸的城市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隋朝统治时期,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隋政府对南方的控制,维护了全国的统一,也加强了中央集团。
此外南方经过南朝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粮仓。而随着关中经济的衰落,南方的粮食成为隋朝北方的重要物资,大运河的修建,使得南方的粮食更好地运到北方。
大运河的修建对隋朝一代,乃至以后的朝代都有一项利民利国的工程。然而对于参与修建运河的老百姓来说,可不是一个好工程。
从《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杨广为了修建大运河,从过年的时候就让老百姓们来参加徭役。因为人手不够,杨广不仅让男人们干活,也把女人招来继续开凿大运河。
老百姓都来修运河,那老百姓家里的田就没人种了,没人种田,老百姓们又要吃啥呢?所以这次修建大运河,死伤的隋朝老百姓不计其数。活下来的,也看不到明天的希望,干脆直接起来造反,推翻杨广的统治。
另一方面,随着大运河的完工,南方的粮食可以快速运到北方边境。所以渴望建功立业的杨广迫不及待地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三征高句丽之后,隋朝的老百姓又被杨广整得不行。
一个王朝只有依靠人民才能长治久安,而杨广挖空心思折腾他的人民,最终人民都走向了他的对立面,隋朝也因此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