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的扶贫故事】董明:为理想奋斗是最幸福的事

2020-11-17新闻15

我是来自贵阳市市场监管局的驻村第一书记董明。2017年9月,带着组织的嘱托和信任,背着简单的行李,我来到了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的久场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开始了驻村的历程。

久场村离开阳县城79公里,近2个小时的车程,总人口1261户5129人,现有贫困户56户185人。和很多贫困村一样存在区位偏远、产业不兴旺、基础设施欠账多、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诸多问题。

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

数据的获取方式有很多种,我选择了最朴实的办法,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我的足迹遍及全村19个村民组的各个角落。走到每个地方,我都要和村民攀谈几句,熟悉之后,村民们也都会热情的和我打招呼,和我说说心里的想法。

最扎实的走访,才有最精准的帮扶。徐志国、李书国、付万忠、杨满忠等都是我经常走访的困难群众,也为他们落实了医疗、住房、产销对接等方面的政策帮助。

“只有共产党的干部才会对老百姓这么好啊!”主州组杨永会老人经常这么对我说。前段时间,杨奶奶因不慎摔倒,膝盖上被碰开了一条10余厘米长的伤口。因为子女都在外地务工,自己行动不便,就没有到村卫生室处理。

我在走访时发现杨奶奶受伤并且伤口已经化脓,错过了缝合的时机,于是马上到卫生室买来了消炎药、纱布、酒精等为老人仔细清洗包扎,并且隔三差五都会上门进行换药治疗,想不到曾经的外科主治医师经历在这里派上了用场。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杨奶奶的伤口完全愈合,有恢复了行动。

用真情赢得接纳认可

“我们进组路的堡坎塌了,影响了群众出行,村里面要想办法解决啊。”“灌溉沟渠损坏了,我们要打田怎么办”......一个个的问题在这里反映,一个个的问题在这里解决。不管群众提出的什么意见,我都耐心听取,认真记录,合理的想办法解决,不合理的作好解释说明,认真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带头杜绝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树立良好工作作风。

2017年以来,久场村共实施危房改造共71户,透风漏雨整治27户。村委会现在成了群众最爱来串门的地方,连孩子们都经常来这里找“董书记”为他们开展课外活动。正是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也得到群众的真心接纳。

用实干收获理解尊重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产业扶贫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为此,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考察及多次会议研究,初步形成了以发展食用菌为主导,精品水果、冷凉蔬菜等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思路。

3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村已成为县里小有名气的蘑菇村。目前,食用菌基地已发展成为有1个生产车间、20个接种大棚、4个储存冷库,220余个出菇棚成规模基地。基地现年产量600万斤,产值1000多万元,销售覆盖广州、重庆、湖南、四川等地。同时,还辐射带动高寨村、大冲村、牌坊村、杠寨村同步发展食用菌产业。

3年来,我们共向派出单位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近4000万元,完成了2条主体公路30余公里的建设,新建组组通、机耕道、产业路等各类道路10条23公里。此外,还实施了街道白改黑、排污管道、排洪沟(生态河堤)、台子田水库人饮工程、电网改造、旅游公厕、公共广场等30余个项目,诸多项目的落地让久场村旧貌换新颜。

正是在将项目一个一个落实实施的过程中,我身体力行、不辞辛劳,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打消了群众认为的我是来“镀镀金”的想法,真正获得了干部群众的理解尊重,工作干起来更顺畅了。

“心之所系是家国,情之所归是圆梦。”久场村在一天天的发生变化,能够在脱贫攻坚这样伟大的事业中奉献自己,为理想奋斗是最幸福的事。(文/图 董明)

#扶贫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