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李宗宽
200家企业关停至20家,产业是毁灭还是重生?耐火材料产业大县伊川给出答案:产值、效益不降反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20>200是如何做到的?11月14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伊川县耐火材料企业主要集聚地彭婆镇。
据介绍,耐材是伊川优势传统产业,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聚集了2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200万吨产能、年产值20亿元左右,占全省行业份额的10%,年上缴税收6500万元左右。
“众多耐材小企业,带来了税收和就业,但也与散乱污、高耗能等问题并存。”县委书记李新红说,“‘十三五’以来,洛阳市委明确要求伊川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对环保不达标的,坚决关掉一批;对产品低端、高耗能的,停掉一批;对有市场但生产规模小的,兼并重组一批……从2018年起,不到一年时间,全县仅保留20余家规模大、市场稳定、技术工艺好的企业和50万吨产能。
“这次伊川‘壮士断腕’的决心之大让人想不到,对行业企业的影响之深也让人想不到。”洛阳科丰冶金新材料集团董事长、县耐材商会会长翟荣灿说。
创新能力变强了。两年来,全县耐材行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1家增至6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从3个增至13个;中高端产品从不到5种提高到10余种。过去耐材多用于普通钢,一吨卖不到千元,现在通过自主研发,用于硅钢、军工钢等品种钢的,价格翻了七八倍。
新兴产业成新增长点。科丰集团“老树发新枝”,积极拓展耐材码垛、焊接、冶炼等智能机器人领域,销售收入连年快速增长,今年实现近5000万元。
资源要素集约了。两年综合整治,释放土地资源1115亩,吸引了“一五”时期建厂的中钢洛耐“退城进园”,在彭婆镇数十家小厂的旧址上,建起了产学研一体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园。
生态环境变优了。洛阳永财公司工人们说,过去处处“乌烟瘴气、灰头灰脸”。经过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的生产车间干净整洁,废气废水集中治理,现在“端着碗吃饭都没事”。
综合效益提高了。北京利尔公司建起“黑灯工厂”,引入全自动配料系统等智能设备,定员由270人降到66人,吨产品制造费用直降300元。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耐材业产值升至30多亿元,年实现税收增至8000万元。其中,新增高端耐材产能35万吨、新增产值20亿元。
“伊川耐材业经过‘凤凰涅槃’获得重生,说明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才有出路。”李新红表示。
编辑: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