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巴黎圣母院大火在前 贵州苗寨防火做了这些工作

2020-11-16新闻16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甲铸)2019年,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并蒙受重创,令人痛惜。在我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2064个50户以上木质结构连片村寨,其中有22个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村,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国家级文物古建筑群,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西江千户苗寨。如今,这些地方的防火工作做得怎么样呢?

黔东南州有2064个50户以上木质结构连片村寨

近日,记者从贵州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获悉,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收官阶段,该州突出完善和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消防安全环境,走出了一条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防火新路子。

数据显示,30户以上火灾由“十二五”期间的年均1.2起,下降到“十三五”期间0起,从2016年起,已经连续5年未发生30户以上火灾。

六大改造让苗寨更安全

黔东南州下辖16个县市(区),其中14个曾被列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条件欠发达。加之地区特殊的民俗、特殊的山水地貌和地理环境,因火灾致贫、返贫的教训极为深刻,往往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把火烧到解放前”。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欠债”太多。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文邦友曾长期在黔东南州工作,他回忆说:“以前的苗寨里连最基本的消防通道都没有,车根本就进不去,寨子都连在一起,也没有隔离带,通道狭窄拥挤,现在还都发展旅游业,人越来越多,可以说隐患非常大。”

为解决这个难点和痛点,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借力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推进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置办农村消防“家业家产”。

旧州镇寨碧村村民家改造后的厨房

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兵介绍,“十三五”期间,当地完成全州50户以上村寨志愿消防队、消防水池、手抬消防机动泵建设和配备。未来三年,还将投资近4亿元,在已建成115支政府专职队的基础上,完成63支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任务,同时为2064支50户以上木质结构连片村寨消防基础设施、志愿消防队、409个村寨微型消防站进行提档升级。

文邦友说,当地少数民族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也是火灾隐患之一。“苗寨都是木质结构,长期以来就在地上生火,不开玩笑地说,我们以前都是坐在火塘边谈消防。”

为此,当地本着“尊重少数民族生活居住习惯,规划建设一批民族特色村寨,加强木质房屋村寨防火设施建设”原则,累计投入10亿元进行了“寨、房、电、厨、水、路”六大改造,其中电改29.1万户,修建常高压消防水池500余个、普通消防水池4000余个、消火栓256个,配备消防机动泵6000余台。

“比如把裸露的电线包起来,给他们改造厨房,在寨子里新建防火栓、消防水池等设施,让一部分人搬出来,在寨子中形成隔离带。”陈兵介绍,一些村寨还积极探索“大数据管火”,目前在全州177个传统村落中建成电气火灾监控大数据平台,为村寨消防安全再上了一道“防护锁”。

消除苗寨消防管理“盲点”

监管不到位、责权不明晰是无数火灾背后的问题,因此消防安全首先要坚持依法治理,构建权责统一的法治体系。

黎平堂安村新建的消防水塘(本组图片由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据介绍,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提请州委、州公安局出台了史上最严问责的“州八条”(《关于严肃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追究的通知》)和派出所农村消防问责办法,对农村火灾事故责任追究从8个方面进行了刚性规定。同时,推动出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压紧压实消防安全责任链,搭建起了州、县、乡、村、村民五维架构,把各县市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情况纳入督查和考核内容,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

陈兵介绍,当地先后对170余名消防工作不力的党政干部进行了追责问责,用高压问责倒逼消防责任落实。

同时,当地还探索出了农村“一三五应急联动机制”和“十户联防”等综合治理措施;推行“户户联防、风险共担”的“寨管委”工作机制,依托“一村一警务助理”警务模式,把消防工作纳入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有效破解和消除了苗寨消防管理存在的“真空”和“盲点”。

33个民族同唱一首“防火歌”

黔东南州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数的80.2%。以苗族为例,他们一直有扫寨、喊寨等传统防火习俗。在千户苗寨所在的西江村,其村规民约也对防火作出了规定。比如,辖区内发生火灾,按“四个一百二”处罚,即责任人缴纳120斤米酒、120斤糯米、120斤猪肉、120斤蔬菜,并鸣锣喊寨一年。

陈兵介绍,针这一特点,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结合当前防火形势和任务,深挖民俗资源,将上述民俗宣传渠道进一步拓展用活,发动村级安监员、消防协管员、鸣锣喊寨员、警务助理员这“四大员”以鸣锣喊寨与符合民族习惯的方式开展宣传,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搭建农村“防火墙”等;利用苗族侗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将消防知识精心编写成“民歌”和“山歌”,组织村民进行传唱等,让防火宣传“入口、入耳、入心”,村民的防火安全意识大大提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