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伙伴在乡镇工作,最近比较郁闷,因为领导让他分包全镇最乱的村庄。
他向我诉苦:“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刷手机看新闻,一天天过着重复、单调、枯燥的日子。工作没动力,生活没意义,精神空虚到极点。”
他说:“我特别想提升自己,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听完他的抱怨,其实我也深有同感,身在体制内的人,每个人面对重复、单调和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存在焦虑和迷茫,但又找不出破局的办法。
其实,对于体制内人来说,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在迷茫焦虑的时候,我们最不能放弃的,就是自我的成长。
每天读一段书籍
体制内读书应该本着实用性的的原则,缺什么就补什么。在组织部工作时,为了写好组织工作材料,我天天啃《组工人事报》;现在协助主任服务领导,我爱上了《秘书工作》等刊物。
通过阅读,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服务领导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说事毕回复、安排事情要过脑子、汇报要言简意赅等原则。后来想一想,幸好自己阅读了《秘书工作》等刊物,避免了工作中的很多弯路。
经历得越多,越发现读书的重要。这段时间读的书多,写作的时候就文如泉涌;不读书,基本上写不出东西。现在每收到一笔稿费,我就至少买一本书。为了更好地获取书里的知识,我坚持做以下两件事情:
1 原汁原味抄书
我一直在抄书,因为感觉抄书的效果很好,但一直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后来通过阅读日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即使你用手机拍照,花三十分钟保持了三十本书的信息,也不如花三十分钟抄写一本书的内容有效率”、“作者的思想会随着抄写时的身体感觉被深刻印在头脑和身体里。”
假如我们每天在记事本上抄写3张纸,一个月为90张纸。每月就会用完一本记事本,一年至少用完10本记事本。
当看到这10本记事本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当然不是机械性的抄书,而是融会贯通的抄书。
2 复制粘贴电子书
这个年代流行碎片化阅读,大家利用一切时间去阅读。
可是,有时候我们刷了一天的手机,毫无收获。最后,还落下颈椎不舒服、眼疼等毛病。
鉴于此情况,我主要做两件事:
第一、明确自己需要什么知识
刷手机的时候,需要的东西,点击;不需的东西,根本就不点击,当然这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
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不超过十个,每天固定打开快速浏览一下。
刷今日头条的时候,我只浏览所关注的头条号。自动推荐的文章,基本上不看。
用这种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我尽可能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第二、复制粘贴所需素材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写文章没有素材、发言没有内容。
那么如何快速积累大量素材呢?复制粘贴。
刷手机的时候,我会把有用的东西,复制粘贴下来,然后建立文件夹分类存放。
据说这个是很多自媒体大V所用的方法。
日积月累之后,就会留下大量的电子版资料。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从中摘抄合适的语句。
我认识一位作者,天天捧着书看 ,写出的文章确实不一样,打赏的人也很多。
每天坚持反思
网上有句话很流行:“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
王沪宁也曾说,“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或者说不得不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思考一天来的经历。”
由此可见,思考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只要犯错的次数不断减少,就相当于是在进步。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改错本”。
参加工作后,我们同样需要这样一本“改错本”。
每天拿出一小段时间,把今天的所做的事情梳理一下。
做错了什么事?正确的做法该是什么?为什么会犯错?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
举个例子,问题:晚上陪领导下去查看河道流水情况,忘记拿手电筒;
正确的做法:要拿那种强光手电筒;
为什么会犯错:当时领导走得比较急,自己慌张了;
如何避免类似错误:遇事一定不要慌张,安排事情一定要过脑子。
我协助主任服务领导的时候,就是天天总结,最后总结了大概100条需要注意的事项。
刚开始每天能犯5、6次错误,后来慢慢减少到1、2次,现在偶尔犯1次错误。
为什么呢?
你想想,我犯错的地方肯定就是那么几个方面,基本上都在这100条里面。
只要我不犯这100条,错误自然就会大大减少。
那段时间,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工作上的进步,领导在公开场合表扬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每天坚持写东西
写作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写作让人思路清晰,办事和说话更有逻辑性。写作的时候,人的思维是活跃和迸发的,能激发人的灵感和想法。
1 写公文
在体制内生存,要是不会写材料,是很难混好的。
你可能不会写篇幅长的大材料,但是信息、简报、发言稿之类的小材料一定要会写,这是混体制的基本功。
比如,半夜领导调研河道流水情况。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求20分钟之内把情况汇报上来。
此时再找专门写材料的人已经来不及,只能你去写了。
如果平常没写过,你就错失了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机会,还会给领导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
如果你经常练习,先构思出大的框架:流量多大、河道能否承受?是否已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否需要开闸泄流?
然后填充、润色,在很短的时间内一篇材料就出来了。
有人说,如果材料写得好,领导就离不开你,不会放你走,你就无法升职。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看个人的自我掌握能力。
在我的身边,有的人因为写材料而高升了,也有人一辈子在写材料,所以只能是因人而异。
2 写所感所悟
在体制内生存,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法,这些方法如何获得呢?
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一次一次成功中获得经验。
然后把这些总结提炼到理论的高度,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验证和修复这些理论的准确性,这些理论的获得只能靠写作。
我每月都要写几篇文章。
比如说,从领导身上学到哪些知识,办公室工作如何开展,遇到类似情况如何处理。
在写的过程中,你就会把一系列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加深了对问题的看法。
只要自己总结提炼的方法,才最适合自己。
还记得“一万小时定律”吗?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的锤炼。
10本笔记本,无数个电子文件夹,100个注意事项,几十篇文章,当这些数字赤裸裸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各方面能力已经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你要活得随意一些,你只能活得平凡一些;你要活得辉煌一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一些。但是经历痛苦,方能破茧成蝶。
在体制内生存,只要你有想法,有行动,就会遇见全新的不一样的自己。
我是@老秘书laoms,体制内的“大笔杆子”,精通职场规则。购买了我任意专栏的朋友,可私信我“你好”,领取一份《体制内生存与晋升》的课程见面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