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开明专制制度,简单概括成四个字那便是"明君施仁政"。在君主专制制度或绝对君主制下,国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统治整个国家。但是在开明专制制度下,国民只服从合理的、符合绝大多数群体利益的政令;而对于君主一时喜恶的命令,则不予接受和服从。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诸多欧洲国家君主为何放弃君主专制制,从而主动转向开明专制的呢?
开明专制制度下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开明专制的形成背景
在公元17-18世纪之前,欧洲诸多国家的君主一直在尝试着建立起相对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以及欧洲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等等,许多国家甚至耗费了几个世纪才勉强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然而当时间来到公元18世纪左右时,这些君主们意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同时,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民主思想开始向专制的封建思想发起进攻,要求对现有的封建制度进行改革。因此,沙俄、普鲁士王国等国家君主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从而建立起了所谓的"开明专制制度"。对此,贵州师范大学的孔繁蕴硕士在《试论俄国开明专制产生的背景》一文中曾经提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国家中,英、荷两国的封建统治早已被推翻,大部分国家旧的封建统治形式已不能适应国内局势,封建制度呈现出颓败之势。虽然有的国家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但仍然处于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即将到来之际。
《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开明专制的出现和形成,实际上是这些国王受时势所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下策"而已。同时,开明专制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而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上演化而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明专制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内的一部分。二者的区别,可以笼统地概括为对王权理解的变更。
当然,从自上而下的改革发展趋势来看,开明专制制度的出现一定是对封建君主有利的,否则这些君主自然也不会一直掌握着改革的主动权。如果开明专制真的危及到了封建君主们的根本利益,那么这些群体必然会以极端的方式予以抵抗,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民众支持开明专制的理由
前文曾提到,开明专制是欧洲的封建君主们被迫的情况下建立的。而封建君主们压力的来源,则是在中世纪时期经历了漫长时间发展并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正是有了资产阶级的推动和鞭策,许多欧洲国家才会由君主专制制度或绝对君主制转向开明专制制度。
在进入中世纪之后,世俗王权和宗教神权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二者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地位,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斗争。起初宗教神权占据了优势地位,后因欧洲诸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从而使宗教神权的势力受到了严重打击。但是在公元18世纪左右时,基督教会和教皇依旧还拥有着较大的政治影响力。
君主与教皇矛盾冲突的体现:卡诺莎事件
在开明专制出现之前,欧洲人大多已经厌倦了两大势力相互之间不断斗争的局面,希望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制度来打破这种局面,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希望能够通过拥护封建君主、打压宗教势力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
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也不希望在将封建君主抬到高位后反受其累,从而成为限制自己发展的新的绊脚石。为此,资产阶级要求对政体进行改革。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在君权的外部构建起一个框架,以此限制君权的行使。君主选择进行制度改革的理由
既然欧洲诸国的君主们选择自上而下进行制度改革,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资产阶级提出的开明专制制度是能够被君主们所接受的。而君主们所能够接受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没有危及自身的统治地位。
开明专制下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对于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欧洲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想要对王权进行革命的念头,只是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自由和权力。只要这个目的能够达到,人们就不会在乎其他问题。即便依旧要以封建君主为尊,并且无条件的服从君主命令也无所谓,只要这个命令是符合当时国家需要或民众需要的即可。
封建君主们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会选择进行制度改革。当然,许多所谓的"开明君主"并非是心甘情愿的,所推行的许多"开明政策"也是为了保全自身统治地位和不得不选择的。没有一个封建君主愿意主动放下权力,或是让自己已经掌握了的权力受到来自其他势力的限制。只不过在面对已经崛起,且在社会中拥有较大影响力并能够对君主自身的行动产生较大限制的资产阶级面前,不得不采取的妥协政策而已。
开明专制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结语
从表面上看,开明专制似乎是封建时代解决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的终极解决方案,但实则不然。虽然许多社会矛盾已经因君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得到了缓解,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时代的特殊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这意味着封建时代的特性和标签,其实并没有随着开明专制的出现而消除。
对于资产阶级来说,只要封建君主所推行的政策能够满足他们的利益,那么就不会再对君权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而君主也已经意识到,只要选择向资产阶级让步,就能够依旧享有"至尊"的荣耀。在君主们看来,这算得上是"比较划算的买卖"。毕竟在该制度出现之前,许多欧洲国家的王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落征兆。
不过随着开明专制的发展,资产阶级对君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他阶级也要求进一步限制君权的行使。在这种环境下,受到改革和革命因素的推动,披着开明专制外衣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始瓦解,从而逐渐向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转变。
参考文献:
【1】《试论俄国开明专制产生的背景》,孔繁蕴著
【2】《"和谐政治":弗里德里希二世及18世纪普鲁士的开明专制》,徐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