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5终于在11月12号正式发售,这款被称为是次世代游戏主机的产品备受游戏圈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3A游戏的铁粉来说,第一时间入手PS5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然而事实是,因为产能的问题,国内玩家只能购买国际版的PS5,而且还要加价购买。因为市场的火爆,在1月份前索尼都不会在官网接受新的用户预订,也就是说今年的PS5一经上线就已经全部卖完了。
这就使得任天堂和Xbox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它们本身就在游戏库上与PS有着一定的差距,现在PS5的出现,很可能会对游戏市场造成更大的冲击。PS5首发支持的游戏有《恶魔之魂:重制版》、《看门狗:军团》和《漫威蜘蛛侠:迈尔斯·莫拉莱斯》等知名游戏,这足以为PS5吸引一波粉丝的关注。那么,PS5到底有多强?它能改变现今游戏主机市场的格局吗?
PS5是最强游戏主机?
其实Play Station早在25年前就已经诞生了,但当时任天堂一家独大,直到PS2发布,它才在市场中迎来较好的发展机会,并逐渐得到了用户的支持和认可。当时的PS2在全球范围内卖出了1.5亿台,并凭借《最终幻想》、《生化危机》、《寂静岭》、《合金装备2》等优秀的作品让很多中国玩家深陷其中,而很多玩家也都是通过PS2才开始体验到主机游戏的魅力,这无疑是PS2最成功的一面。
可是到了PS3因为技术架构过于复杂,导致的硬件成本大大提升,很多游戏开发商反而放弃了开发PS3版本游戏的开发,这反而给了Wii和Xbox机会。而直到2013年PS4的出现,才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再加上《蜘蛛侠》、《战神4》、《荒野大镖客2》等优秀的3A作品的推出,让PS4成为当前主机游戏市场最好的产品之一。
如今7年过去了,PS5瞄准的是更加广阔的主机游戏市场,比如真实的4K画质120HZ的屏幕刷新率体验。它使用的是AMD Zen 2架构8核主频3.5GHz的CPU,7nm的制作工艺,RDNA2架构显卡,再配合基于PCIe 4.0的NVMe SSD硬盘,读写速度达到了5.5GB/s,如此快的读取速度,意味着游戏可以支持更流畅的复杂场景切换,读取时间被大幅缩短,尤其是大型3D 游戏的沉浸式体验都将能变得更加连贯和舒服。
比起上代主机,PS5有着很大的升级,对比微软未推出的Xbox Series X也不差,尤其是它推出的会员模式开始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运营,并在人机交互体验上做出了更多的探索。很多人称PS5为次世代游戏主机之光,一方面是这款产品的性能配置十分强大,一方面是它独占了很多优秀的游戏产品,是为行业巅峰之作。
任天堂和微软的心思
任天堂一直都是主机游戏行业的巨头,长盛不衰。其中最为经典的超级马里奥系列是平台的独家占有的游戏,很多人购买Switch就是为了玩马里奥系列游戏。除此之外,红蓝主机手柄还嵌入了重力感应功能,还可以测量心跳等,其中人机交互最为成功的《健身环大冒险》就是最好的例子。除此之外,玩家还可以拿在手里当作掌机玩游戏,唯一的不足就是屏幕小了点,但并不影响其他游戏体验。
而微软Xbox Series X游戏主机也经过了多次曝光,其性能配置几乎和PS5不相上下,唯一的缺点就是游戏内容不够丰富,独占游戏也不多,其主打的是动作射击类游戏,也是有一批粉丝。得益于微软的整体生态系统,结合Win平台可以有多种终端的跨平台游戏体验,Xbox Series X系列依然值得期待。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任天堂和微软一个有好的用户基础,一个有好的平台环境,它们能成功绝不仅仅是靠游戏本身,它们运营能力、市场嗅觉度以及技术实力更为突出。在PS5推出的当下,任天堂和微软并不着急出手,在它们看来市场对于PS5还处于蜜月期,它们要做的就是去做好自己。
游戏主机的未来
从PS5来看,它对很多配件进行了升级,比如PULSE 3D无线耳机组支持3D音效并搭载双重抗噪麦克风;HD摄影机配备了双重1080p镜头,可以播送精彩游玩时刻及肖像;媒体遥控器内置了麦克风,玩家可以使用它来轻易浏览电影及串流服务。当然了,还有很多功能并未公布细节,还需要玩家自己去体验。
而微软已经宣布了Project xCloud计划,也就是所谓的云游戏功能。玩家可以将游戏存储在云端,然后利用终端设备在电脑、电视、平板上进行操作,脱离了硬件存储的限制。索尼此前也曝光了云游戏专利技术,以便于其向下兼容PS4等机型的游戏,但具体怎样去操作和应用还没有消息。
笔者认为现在的游戏市场还不适合云游戏的大面积推广,尤其是网络条件还没有完全满足,在用户体验上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但随着5G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云游戏并非没有可能,未来基于云游戏的深度人机交互体验的游戏主机将会更有市场。PS5或许是链接现阶段游戏市场和云游戏时代最前沿的产品,这也让很多玩家颇为期待。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