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潍坊高密:助力脱贫攻坚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2020-11-16新闻11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6日讯潍坊高密市姜庄镇莳一村作为胶东半岛胶莱腹地上的一个小村,有所有村庄共同的质朴沉静。村东头的柳河,河水清澈、碧波荡漾。从逐水而居开始,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勤劳的莳一村村民靠党的好政策和辛勤的双手正在改变命运。

自结对帮扶以来,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主动对接莳一村,深入走访了解民情,持续加强农网改造,出谋划策,找准村集体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拓展增收渠道,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如今,莳一村年集体年收入10万元,人均年收入1.2万元。

查民情解民忧

初冬时节,走进莳一村贫困户王居卿的小院,只见窗明几净、绿色满园。“俺家现在里里外外都干净着呢!”王居高笑言。

房屋修缮,院内整洁,彻底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王居卿的居住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全靠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结对帮扶驻村干部王震为其跑前跑后协调解决的。

王震是该公司姜庄供电所党支部书记,2019年,他从柴沟供电所调任姜庄供电所起,开始担任起了帮扶村莳一村的结对帮扶驻村干部。

莳一村是高密市里挂了号的经济薄弱村。该村现有村民330户、1300人,村里有65岁以上的老人130人,留守儿童58人,贫困户13户。2019年,根据高密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开展第五批市直部门(单位)包村联户和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实施方案》安排,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结对帮扶姜庄镇莳一村,为期两年。

脱贫攻坚战就是一场硬仗。闻战鼓而思良将,经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党委酝酿选派,王震成为了莳一村的结对帮扶驻村干部。

初到莳一村,王震首先对全村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重点对帮扶贫困户、老党员、孤寡老人进行了定期走访慰问,特别是在中秋节、春节等关键时刻,及时给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慰问,送去党的温暖,并根据该村各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帮扶计划。

在走访调研中,王震详细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贫困户王居高的情况对他印象深刻。王居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一直身体不好,独居的老房子一到雨天就漏雨,王震把老人的这件事记在心头。驻村工作开展后,他积极跟镇党委扶贫办沟通联络,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帮助老人修缮房屋,努力改善居住环境。看到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王震又联合、发动姜庄供电所的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员和潍电义工,为贫困群众打扫卫生,清理卫生死角,消灭蚊、蝇、鼠等,避免传染疾病的发生;他们义务检修贫困群众的户用漏电保护器及入户线,及时消除用电隐患,让村里的13户贫困群众住的舒心、过的安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莳一村开展贫困户走访调研,每月到村与村支部书记沟通交流,与村干部及贫困村民谈心谈话,走访慰问贫困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姜庄供电所还积极倡议,在全所范围内开展捐款助贫活动,募集3000多元爱心善款,全部捐赠给莳一村的贫困家庭,为贫困群众奉献了一份绵薄之力。

“扶贫干部经常走访村里的贫困户,给他们亲人般的关怀,坚定了贫困家庭脱贫的信心。”莳一村党支部书记尤玲说。

出点子觅销路

“麦子浇上水了,长势怎么样?”在莳一村“尤玲农业种植合作社”的麦田里,结对帮扶驻村干部王震来到田间地头,跟正在冬灌的村民王家志询问墒情。

王家志把自家的15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农忙时节就是合作社里的“工人”。

莳一村在姜庄党委政府和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的帮助下,流转土地280亩,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尤玲农业种植合作社”,打造农业种植示范区。合作社主要种植无公害黄金小米、丹参、红薯、牛蒡等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和药材,秋收后种植冬小麦,助力该村脱贫致富。

“现在浇水用上了专用电,又方便又安全。”据王家志介绍,需要浇地时,只要在机井旁的设备上刷一下电卡,合上电闸就能浇地,避免了私拉乱接电现象。

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是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为解决莳一村合作社电力覆盖问题,同时针对这个村低电压、农田灌溉难等现状,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先后为莳一村架设高低压线路600米,新上1台400千伏安机井变压器,电缆铺设到田间地头,解决了农灌和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借助供电优势,我们将全村分为3个台区供电,供电半径由900米缩短为450米,末端电压达到218伏,不仅解决了合作社电力覆盖难题,也解决了全村低电压问题。”王震说。

电灌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更让合作社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以前用柴油机发电,再带动电泵抽水浇地,每小时耗油费用七八元,而现在只需不到一元钱的电费。一亩地浇一次一般需要3个多小时,因此一亩地用电浇一次就能节省费用约20元。” 王家志聊起用电浇地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合作社一年种两季农作物,每年共需要浇灌五六次,每亩地一年能省下100多元。

合作社能够用上放心电,离不开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的“1+1”专业服务团队。姜庄供电所致力于将服务做实、做细、做优,派驻1名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员和1名台区经理组建服务团队,主动融入帮扶村服务,每周两次到村义务检修,及时帮合作社解决用电隐患,实实在在架起党员与群众的连心桥。“一到农灌高峰期,我就会安排服务队员加大巡检的频次,随时解决合作社和村民的临时用电难题,绝不能因电耽误生产。”王震介绍。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借助‘订单种植、品牌营销、盈利反哺’扶贫模式,今年合作社种了70亩小米,年产量3万多斤。”莳一村党支部书记尤玲说。

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短,老百姓缺乏必要的商业意识和销售渠道,导致销售渠道狭窄,销量一直跟不上。了解情况后,王震主动与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取得联系,争取公司的支持。按照政策要求,将特色农产品样本进行送检,检测各项指标完全合格,被列入国网商城商品目录,在网上消费扶贫平台推广销售。组织莳一村合作社成员参加消费扶贫展洽会、夜市展销会等销售模式,帮助销售帮扶村特色农产品。

目前,莳一村的黄金米经过品牌化包装,依托线下线上两个平台,以每斤高出市场价2元的价格售出,溢价部分全部返还农户,该村年增收8万元。

治村容换新颜

在莳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3盏壮观又高大的照明灯矗立在广场南侧,广场周边绿化赏心悦目,村内大街小巷整洁又明亮,金灿灿排列整齐的玉米映照出村民们幸福美满生活。

“俺村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以前俺们村里连个垃圾桶也没有,而且我们最怕下雨,路上泥泞不堪,也没有照明路灯,行走艰难,一到晚上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自从广场上安装了3盏灯,准点点亮,为村里夜间提供了充足照明,老少爷们都来这里。”说起村里的变化,正在锻炼身体的村民孙永祥感慨万千。

以前,村内基础设施差、环境差,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土,一到晚上村里一片漆黑,没有任何公共文化设施,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扶贫扶到心坎上。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进村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里的广场路灯照明。驻村工作队争取公司支持,先后为莳一村安装了3盏大功率照明灯,对村庄街道损坏的路灯进行了维修,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照明难题。

莳一村内有大小湾塘17个,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为配合俺村整治沟、湾及村内‘四大堆’,供电部门派来了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帮助我们进行整治,卫生清理,为俺村购买了垃圾桶20个,购置100方小石子用于垫路,为村民解决了心头难题。”尤玲如是说。

这个村“户户通”路面硬化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全村胡同没有实现户门口硬化路面。这个问题成了困扰村委开展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了解这一情况后,王震与村委干部共同研究办法,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争取镇党委财政资金支持,从今年5月份开始实施“户户通”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竣工,正在接受上级部门的验收。

旧貌换新颜,治理引蝶变。整治后的莳一村,一天比一天亮起来、美起来。村里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令人目不暇接:整洁的主街道,通畅的“户户通”,崭新的变压器,整体的线路,笔直的电杆,美丽的莳一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风采更胜往昔。

在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的帮扶下,莳一村觅出了一条致富路,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销路多、钱袋鼓、环境美,这一切都要感谢供电部门的结对帮扶,是他们跟村委齐心协力找准了脱贫致富路,相信以后村民的日子会更好。”尤玲向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驻村帮扶干部表达着谢意,这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编辑 孙炜炜 通讯员 贾聚光 张庆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