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阳泉日报
市中小企业局派驻郊区杨家庄乡桐花树村的第一书记郭志刚,闲暇时喜欢站在桐花树村地势高处远眺,可以将这个只有54户人家的小村尽收眼底。村庄虽小,却承载了他5年扶贫路的艰辛和幸福。
从一开始的扶贫联络员,到驻村工作队员,再到第一书记,5年时间郭志刚历经3次身份转变,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扎根山村拔“穷根”的初心从未改变。
11月10日,记者见到郭志刚时他正忙着将村民的农产品打包装车。“入秋后,村民种植的南瓜、红薯、小米、黄花菜陆续成熟,郭书记就想方设法帮俺们寻找销售渠道。连他的私家车也‘充公’了,三天两头帮俺们拉货、送货,村里人打心眼儿里感谢他。”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有柱说。“只要能帮村民多卖出些土特产增加收入,我这‘搬运工’‘推销员’‘拉货司机’就没白当。”面对乡亲们的感激,郭志刚笑着说。
回想初来桐花树村的日子,村民们的质疑,一度让郭志刚挫败感十足。“一开始不仅是工作开展不顺利让我感觉压力大,村民安于现状的态度更是让我着急。可新的岗位既是机遇挑战,又是使命责任。我既然来了,就必须干出个样子。”郭志刚说。为结对帮扶对象代买生活用品、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申请“雨露计划”帮扶、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代办医疗报销业务……一件件小事,拉近了郭志刚与村民的距离。
“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急事难事是扶贫的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帮助他们想办法、谋富路。”这是郭志刚的信条。桐花树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村民世世代代以种植玉米、谷子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郭志刚等驻村工作队成员和桐花树村村支“两委”多次研究,认为桐花树村离市区较近,如果发展城郊型农业,吸引更多市民来村采摘的话,可以带动村民增收。于是,驻村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民种植果树,在果树下套种红薯、小杂粮,挖掘林下经济。一到采摘季,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看到了以采摘经济为主的城郊型农业带来的好处,纷纷加入发展的行列,种植果树、林下套种、代种蔬菜……如今,村里已种植了70多亩果树,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16年底,桐花树村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郭志刚和村干部了解到黄花菜既可观赏,又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如果能在村里的荒坡地种上黄花菜,既能吸引游客,又能增收,一举两得。说干就干,村里把山坡上的闲散地块流转后种了近20亩的黄花菜。“种植黄花菜,一亩能产五六百斤干菜,一斤干菜能卖三十多块钱。花开时节,这片美景还成了村里吸引游客的新‘招牌’。”郭志刚高兴地说。
今年,郭志刚和村干部又瞅准中药材种植的市场前景,加紧新建了占地5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让瓜蒌、半夏、知母等中药材在村里扎了根。“上网学习、外出考察,郭书记时刻留心适合村里发展的项目,有啥好想法会及时和我们沟通。这两年不少项目从想法变成了现实,我们很有成就感。”桐花树村村委会主任贾燕江说。
五年来,郭志刚见证了这个小山村点点滴滴的变化:平整的道路贯穿村庄,直通农家;果园里的苹果树、桃树、杏树茁壮成长、陆续挂果;荒山荒坡充分利用,黄花菜、中药材在村里“安了家”;养猪场、养鸡场等一个个富民项目稳步推进……“眼下,距脱贫攻坚大考交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冲锋的冲刺阶段。我作为第一书记,要不断为村民出实招、办实事,让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郭志刚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