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中药 | “排脓内托,疮痈圣药”——黄芪
今日中药
黄芪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若己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
上期答案揭晓
黄芪
小贴士
由于外形相似,小杏仁们可能会把 黄芪和西洋参混淆,下面团子简要说说两者鉴别。
外观方面
西洋参:呈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浅黄色或黄白色,质地饱满而结实,断切面干净,呈现较清晰的菊花纹理。
黄芪:主根肥厚,木质感,表面呈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性状方面
西洋参:西洋参性寒,味苦、微甘,归心、肺、肾经。
黄芪: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
▲黄芪 ▲西洋参
中药黄芪
【按语】
金元时期,张元素提出黄芪“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之圣药”,《本草备要》亦谓黄芪“排脓内托,疮痈圣药”。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药性】
甘,微温。双重趋向。归脾、肺经。
【功效】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性能特点】
黄芪味甘微温,其直接作用在于补气,特在温升,且升中有止,表现为补肺气重在固表止汗,补脾气重在升阳举陷。
《医学衷中参西录》称“善治胸中大气下陷”。
气旺能生血、摄血、行血、行津,故又常用于气血两亏之证,能补气以生血;
用于气虚不能摄血之便血、崩漏等,能补气升提以摄血;
用于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痹痛,能补气以行滞通痹;
用于气虚津亏之消渴,能补气以生津止渴;
用于气虚水肿,能补气利水以退肿;
用于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者,能托毒生肌,为 “疮痈圣药”。
▲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治气虚卫表不固、疮疡脓成不溃、溃后不敛者,多用生品;
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多用于气血不足、中气下陷、脾肺气虚证。
▲蜜炙黄芪
【现代研究】
主含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胡萝卜素、胆碱、甜菜碱、尼克酰胺,叶酸、亚油酸、多种微量元素等。有提高免疫和非特异性抵抗力,促进肠胃运动、利尿与抗肾损伤、促进造血、延缓衰老、抗肝损伤、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
▲黄芪泡水
【注意事项】
体内火气旺的人,不适合经常饮用黄芪水。黄芪具有很好的补益气血的效果,但是对于体内火气旺的人来说,如果经常饮用黄芪水,身体就可能会出现火气加重的情况,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感冒咳嗽的人,不适合多喝黄芪水。当人体内出现感冒的情况时,身体往往处于虚弱的状态,黄芪具有很好的滋补效果,这个时候饮用黄芪水,人体容易出现感冒加重的情况,不利于感冒的恢复。
下期话题
留言告诉团子它是什么,
答案将在下一期公布哦~
编辑 | 黄潇正
审核 | 瞿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