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七日一徽说”之三十二:三雕骈美一宇中

2020-11-15新闻14

作者、摄影:陈发祥

徽州人家,聚族而居,牌坊直立村前,祠堂静卧村中,民居绵延数里而不绝。因建筑用材大多为砖石竹木,适于各种雕刻,其中,尤以“木雕”、“石雕”、“砖雕”之三雕,闻名于世。其技艺之精、雕工之美、营造之巧,即使天地造化不及,后人惊叹曰:天工人可仿,人工天不如。2006年5月,徽州三雕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使用环境不同,徽派建筑所装饰的雕刻各有不同。露天场所及落地之物,大多是石雕,诸如牌坊、柱基、石鼓、旗杆等,可经风吹日晒而不腐。室内的窗隔、雀替、斗拱、额坊、家具之上,木雕繁华,可纳天地日月之美。至于门楣、门罩、八字墙及漏窗,位于室内外转换之间,砖雕居多,可镌花鸟人物之趣。一室之内、一坊之上、一祠之中,三雕骈美,不着一色,低调而奢华,成就百年素封之家。

徽州三雕始于唐宋,明清之际,徽商勃兴、货殖天下,徽州文风劲吹,三雕达到鼎盛。明代雕刻简约大气而拙朴,多以人物故事为主;清代作品细腻繁复而精致,常以花鸟鱼虫常为题。新安理学乃徽州三雕审美价值的基础,新安画派为三雕审美情趣的源头,徽州版画、篆刻等,则成了繁复技法的源流。更为旷远的境界,来自于徽州的江河溪水,川流如刀笔,以孜孜不倦的耐心、经久不息的力量,在徽州大地上,刻画出一片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

徽州大族多商贾,虽富甲天下,却为布衣之家,低调而温雅的习性,使得徽州三雕虽工艺至臻至善,却素色淡雅。既无北方雕刻之多彩,又无南方之奢华。古朴尔雅之中,与黑白人家、四季山水,相谐成趣,一张一弛之间,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总是有无尽的审美情趣,道不完的审美意境。徽人生息其间,视为常物,其中意蕴渐渐地转化为平和的心态,淡淡的一笑。

漫步徽州古村,三雕无处不在。木雕当以卢村木雕楼为最,村中书院,冰裂纹形的木雕窗格,诉说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古训;宏村承志堂前厅,“百子闹元宵”图栩栩如生;龙川“江南第一祠”,被尊称为“木雕艺术的殿堂”,七十二幅荷花图形态各异。石雕之精美,牌坊当推许村的“五马坊”、西递的“胶州刺史坊”及府城镇的“许国大学士牌坊”,至于宏村的“喜鹊登梅”漏窗、南屏村的“琴棋书画”隔窗、西递西园的“松石竹梅”漏窗,属于民居石雕的精品。绩溪县伏岭镇湖村,为“龙川胡”一世祖胡元公长眠之地,被誉为“中华门楼第一村”,二十多处砖雕门罩,汇集于村中一处深巷,数量之多、面积之大、雕工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新安江畔、黎阳古镇旁,滨江长廊中,大型砖雕作品“五百里黄山图”,以雄浑而苍茫的气势,汇入浩荡的新安江水,奔腾东去。

徽州雕工,执着如磐石、温和似原木、精巧若细砖,不为繁华所动,哪怕寡淡度日,一生守一艺、一家传一技,经年累月,在木屑泥灰中,塑造出一片“刻刀上的徽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