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味蕾上的青岛“双绝”

2020-11-14新闻32

原标题:味蕾上的青岛“双绝”

高粱饴有点甜

离开山东的日子里,有许多东西玩不到也吃不到了,比如儿时常见的龙睛、蝶尾等高颜值宠物,到了外地价格竟然贵的出奇,后来才知道这两种鱼是山东人民培育了四百多年才繁衍下来的品种;比如薄皮儿大馅儿的鲅鱼饺子,竟是代表山东上过国宴的鲁菜。还有,就是这难忘的高粱饴。

“高粱熟来红满天……”一部《红高粱》让新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奠定了新的里程碑,也让山东的高粱在中国大地上火了一把。在山东,高粱的土称叫“秫秫”,顾名思义,高粱饴的主要配方少不了高粱。高粱饴是源自山东传统的名牌软糖,一向以“弹、韧、柔”三性兼备而著称。

吃起来不粘牙,甘美爽口。所以,走街串巷的货郎们车子中只要有高粱饴的时候,总会喊一嗓子“好吃筋道的,不粘牙的!”,四里八乡的也就都知道了,今天有软糖吃。

山东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历史都比较悠久。因此做软糖的除用高粱淀粉外,还可以用绿豆、玉米、地瓜等淀粉做成翡翠饴、绿豆饴、珍珠饴等品种。无外乎最出名的还是高粱饴。整个山东盛产高粱饴的城市有两个,一是青岛,二是济南。

青岛的佛桃牌高粱饴,距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以前的邻居长辈们有不少是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待过的,用他们的话说:“那些年没有普及真空包装的技术,许多东西带不过去,从山东到黑龙江的火车上,能磨嘴的也就是煎饼、大葱、鱼干和高粱饴了……等到了东北,高粱饴都是好东西分给战友们吃的。

有一次,一个朝鲜族的人为了要我包里剩下的高粱饴,直接把家里的泡菜坛子都端出来了,说要交换!”他们说这些事的时候,言语里充满了自豪。

青岛是大码头,产自青岛的高粱饴无异于是长辈们心目中高级货的代名词。当我开始上学时,大白兔奶糖都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但是老人们认准的还是带着黄色包装的“佛桃牌”高粱饴,因此,当城里的超市开始大批下架高粱饴时,在乡镇农村的小商店中还可以买到正宗的高粱饴,与此同时兴起的,还有一种名为“红双喜”的软糖,这一红一黄两种糖配合出现在婚宴的餐桌上,可真是教人“甘之如饴”。

婚宴后揣回去的花生几乎无人爱吃,但高粱饴却很快就被小孩子一扫而光。几年前,身在青岛的我常常去中山公园到八大关一线散步,人都说青岛是“东方瑞士”,但是在我看来,青岛的城市景观和地理位置更像是“东方的丹麦”,哦,那高粱饴应该就是“东方的曲奇饼”了吧。

拆开一块高粱饴,放在嘴里回味儿时,那软糯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家中老式VCD中飘出的一首经典旋律:“常常地想,现在的你,就在我身边露出笑脸……”

流亭猪蹄有点料

只要在青岛搭乘过飞机的人都一定忘不了流亭,更不会忘记流亭猪蹄的味道。

民国七年(1918年)版的《周氏族谱》中记载,流亭猪蹄创始及成名于清咸丰年间 ,也就是说,曾国藩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逐步形成了小而全的猪蹄及肉食品生产加工作坊,店面也正式定名为"复盛饭庄",以酒馆作坊的形式经营。 好像这种经营方式在胶东地区是一个传统,依稀记得几年前在烟台考试时,仍有店铺把以酒馆作坊的形式经营烤鸡等食物。

1935年,主政青岛的国民政府市长沈鸿烈批准重修流亭古观音寺,约同史景洲、杜月笙等文人为修庙发起人聚集于此,流亭群英荟萃,流亭猪蹄也成了他们钟爱的美味,周氏流亭猪蹄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响。

看看流亭猪蹄的做法,不难发现,山东东部地区的肴肉卤菜的做法基本上是和流亭猪蹄学来的——逢年过节从农贸市场买来里脊、内脏和猪皮等等,放入鲜酱油盐和 味精。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入辣椒、白酒。“慢着火,少着水,火候到时足它美”。剩下的锅底汤也是一道美味,把炸肉、炸菜放在里面炖一炖,啧,这浓郁的北国风味啊。

猪蹄因为有了酱油的颜色,做出来都是暗红色,这也符合中国人对红红火火的喜爱。古代赶考的举子们高中进士之后,要用蘸了朱砂的墨汁在黄榜上书写自己的姓名,因此,往往在高考之后的升学宴上,前去吃贺酒的宾客都会送一些红烧猪蹄给考生,祝贺考生学子“朱笔题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一半都在食物里了。

(作者简介:苏现彬,山东淄博人,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网络作家,影视编剧)

#地方美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