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身体太虚,补再多也没用,虚不受补,搞清楚原因再吃补品

2020-07-22新闻10

大家好,我是福建中医,今天给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什么是虚不受补?

2、这些情况下进补没有用 ?

3、不受补的几类人群 ?

进补也要分时节:冬季气候寒冷,主封藏,对能量的消耗和需求较多。此时进补,营养物质比较易于吸收蕴蓄。因此,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在我国的好多地区也都有冬令进补的习惯

中医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叫做虚不受补,他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是非常虚弱的,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它健康,不可以给他吃非常多很营养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具有滋补性的,食物,吃多了这些东西可能会对这个人的健康没有好处,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虚不受补” 就是进补不当

补品,顾名思义,是滋补身体的食品或药品。适当服用滋补品,能使机体增强抗病能力,少生疾病;使患病之人尽快恢复健康。故有些人把服用补品看作是对健康的投资。

这些情况下进补没有用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是导致“虚不受补”的主要原因。由于胃的消化与脾的运化功能差,而补品又多为滋腻之品,所以在服用后,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补不对证

服用补品一定要辨证,首先应了解自己是什么体质,然后才能对证选择相应的补品。否则,盲目进补,补不对证,自然难收应有之效。

对策 进补之前,最好先向有经验的中医师咨询,明确自己的体质是阴虚、阳虚,还是气虚、血虚。对自己的体质有了清楚认识,进补就有了明确目标。如平日感到乏力、气短者为气虚,可服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等;若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月经量少者则为血虚,宜服当归、熟地、阿胶、首乌、龙眼肉等;若有全身功能衰退。

剂量欠妥

进补一定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等具体情况掌握补品的剂量,剂量过小,难以奏效,而剂量过大,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对脾胃虚弱之人,更应严格掌握剂量。

对策 对年老体弱的慢性病患者,只能“平补”、“缓补”,平调阴阳,流畅气血,而不可“骤补”、“峻补”,急于求成。最好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到最佳剂量。而且药物宜选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凡过寒过燥、大辛大热之剂,对老年人都是不适宜的。

滥补过补

服用补品一定要适度,如超过这个度,就可能引起身体不适。如人参能大补元气,是补品中之上品,但若服用不当,或长期服用,则会引起“滥用人参综合征”,出现兴奋、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策 进补一定要做到适可而止。进补也要和有病吃药一样,身体好了就不必再吃了。小儿、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身体虚弱应以调理脾胃为主,不宜盲目进补。否则,进补不当,不但易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还容易造成性早熟等弊病,所以应特别慎重。

体有实邪

体有实邪时进补,会导致“闭门留寇”、“留邪致变”之隐患。如属阴虚火旺体质,却用鹿茸之类进补,就如同火上浇油;有感冒发热、食积腹胀表现者进补,则是助纣为虐;有气滞、血淤、痰浊等实证表现者进补,则更是有害无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虚不受补的情况出现,很多人都是觉得好东西一定要多吃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吃多了反而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的负担,还有一些就是滥补过补的情况,比如说人参,大家都知道,人参对补气很有帮助,但是吃多了人生之后,还会出现,精神兴奋,失眠,食欲不振的情况。不受补的几类人群:

体弱之人不受补

因为体虚之人身体各种机能常常偏弱,胃肠的代谢能力也比较差,服用补益药稍多即不耐受。加之人们所用的滋补品,大多性质滋腻,偏于温热,不易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出现胸闷、胃堵、头晕、心悸、上火等现象。

针对此类人群,我们在进补时一定要注意和缓,不宜猛补、大补。所选品种和用量也要以温和、易消化、作用缓慢为主等。

体弱之人多是先天之本肾虚,后天之本脾虚,尤其是后天之本更为突出

先天不足之人,后天可以补充;如后天之本脾胃虚弱,那么后天补充先天的机会就会大打折扣。况且,如果脾胃虚弱,进食、进补之后,就比较容易出现中焦堵塞现象。中焦枢纽不通,上下左右气机均会受阻,虚不受补就很容易发生了。因此,脾胃虚弱之人,无论食补,还是药补,都是要和缓进行的。

有些病人就诊时,前面的医生开的滋腻碍胃的药,导致脾胃虚弱,脾胃闭塞,运化不开,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一些健脾药,芳香化湿行气,使养阴而不碍胃。如山楂、陈皮、苍术、厚朴等等。

痰湿阻滞之人不受补

脾为生痰之源,痰湿之人体内痰浊较重,阻碍气机,耗伤阳气,也很容易出现虚的情况。这时候如果不先清理痰浊郁滞,单纯地应用滋补品,就会加重体内的积滞,不会起到太好的作用,反而会越补越不舒服。常看到有的患者用了很大量的人参、黄芪,却感觉更加乏力。再看看舌象,只见舌苔厚腻,这样继续补下去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使原有病变加重等。

针对此类人,我们一定要先清除体内痰浊,而后再谈滋补。简而言之,就是用健脾消食药的同时,配合化湿祛痰浊的产品。

阴虚之人不受补

阴虚的人,由于体内阴精缺少,相对来说阳气就显得偏多。中医认为,阳属热。加之人们通常所说的补,又多是指温补的方法,所用的药也常常是温性的药。所以,针对阴虚阳盛之人,如果稍微用点补药或温补的药,就比较容易上火。

此时,我们最好是在滋阴的同时,能够添加一定的助阳、温阳药,再适当的进行清热。因为滋阴药增加了物质;温阳药是为了促进物质的运化吸收,加强能量代谢;清热药是为了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避免积滞化热而上火。

肝郁之人不受补

1)心肝火旺

肝郁之人虚不受补的情况较为多见。肝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志不舒、情绪不畅。中医认为肝主情志,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就会出现肝郁气滞,表现为情志抑郁、心烦易怒等。同时由于心主神志,情绪也常与心有关,故心火与肝火常常互相影响,以致出现心肝火旺等表现。

这些人由于体内蕴藏着郁火,所以稍用滋补品就会使得郁火燃烧,而出现上火、郁热加重等虚不受补的情况。此时,我们需要先清泻体内郁热之后再行补。也就是在服用滋补药之前,需要先服用一些疏肝清热、泻火解毒、利尿通便的药物,为药物的吸收代谢扫清障碍,这样才能补有所得,发挥滋补药的效果。

2)肝脾不和

在中医五行归属中,肝属木,脾属土,肝木乘脾,肝脾不和,表现为急躁易怒,易发脾气等症状。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对气机的升发,也影响到脾胃的运化。

中医有这样一句话叫“肝不升,脾不降”。人体脏腑功能都有一个功能趋向,肝是以升发调达为畅的。肝气不升,就会表现为抑郁、闷闷不乐、善太息等症状。脾胃是以顺降为顺的,这里特别指胃肠道的功能,不能顺降就出现呕吐、呃逆等症状。此时,我们应该先疏肝和胃,疏通气机,再服用滋补药。

瘀血内阻不受补

瘀血阻滞之人也容易虚不受补。瘀血日久,血中郁热日深,如果进补,有人就会有出血的情况。如果出血在小血管,如牙齿、皮肤尚无大碍,但若发生在肾血管、脑血管等大血管,出现尿血、脑出血等问题就严重了。尤其是老年人,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血管功能本身比较薄弱,也最容易出现类似问题。

这些人平时的用药,应注意疏通血管、改善血管机能,包括中药或西药。如果需要用中药补剂,一定要同时加用疏通气血的药物,方可达到好的效果。此外,妇女气血瘀滞、瘀血内阻时,常会出现为面色暗黄、颜面色斑、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下血、舌苔有瘀斑等症状。此时,我们在服用滋补药之前,应该先疏通血管,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及中成药。这样才能是加强滋补药的效果,避免因滋补所致淤堵加重的情况。

所以补身体不能胡乱一通的乱补,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明白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然后对症下药。补身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够补的太猛了,要慢慢的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臭豆腐”,太心急了,不仅不能够吃到豆腐,还有可能烫伤自己的嘴。

在补身体的时候最重要的调理自己的脾胃,调理脾胃最主要的是去除体内的湿气。去除湿气常见的办法有泡脚,泡脚水的水温应该注意好,泡脚的水里还可以放入花椒,这样去湿的效果就更好了。

#食疗食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