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医疗援藏 | 上海援藏医疗队助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基本建成国家级卒中中心

2020-11-14新闻17

心脑血管疾病起病急,有时发病无征兆,患者突然胸痛发作、意识不清、或晕厥猝死,因此把握急救时间至关重要。然而,西藏地区地广人稀,导致送医时间较长,且当地老百姓缺乏看病意识,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而全面提升西藏地区的卒中防治水平迫在眉睫。

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依托上海市医院大后方雄厚技术实力,在2019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成功挂牌的基础上,对照国家标准,完善卒中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卒中防治科普培训,助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在医疗软硬件上基本达到国家级卒中中心标准。

华山医院“以院包科”

助力卒中中心成功挂牌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规范设置国家级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标识

近年来,上海市采取“以院包科”的援藏形式,派遣上海各大医院的特色科室,远赴西藏地区进行医疗支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每年选派业务精湛的神经外科专家,参加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任务,长期支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以院包科”的优势在于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依据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需求,先后派出重症、神经创伤、血管病医生前往当地承担支援指导、人才帮带、专科建设等工作,有效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

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支援下,喀则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已于去年12月成功挂牌。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已具备每天24小时进行溶栓和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能力,常规开展动脉瘤的开颅夹闭与栓塞治疗,已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等手术。

优质医疗技术下沉

完善三级诊疗架构和网络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与亚东县、定日县人民医院签订国家级卒中中心网络合作协议

上海市 “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李培良介绍,西藏地区目前尚无国家认证的卒中中心,三级转诊网络不健全,完善三级诊疗的构架和网络对于建设国家级卒中中心而言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兴旺高度重视,上海援藏医疗队副领队、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医疗总监娄佳宁积极与上海对口支援五县卫健委对接,联络沟通协作事宜,借助医联体打通卒中转诊和分级诊疗通道。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已与亚东县、定日县两地人民医院签订国家级卒中中心网络共建协议,实地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卒中分级诊疗制度。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生能力和硬件设备都已达到了高级卒中中心的标准,我们希望能把技术下沉到县级医院,对当地医生识别和抢救卒中患者的能力进行培训,帮助患者在静脉溶栓以后争取时间,再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进行转诊,从而完善三级诊疗的构架和网络”,李培良说。

早期预防提高意识

推进国家级卒中中心建设

李培良在定日县对当地医护人员开展卒中诊断救治培训

李培良在日喀则广播电台珠峰之声直播节目中开展卒中中心科普宣传

据了解,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和国家级卒中中心的差距,主要在于接受治疗的病例数。由于日喀则地区的人口密度非常低,让每年接受治疗的病例数达到国家标准,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上海援藏医疗队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积极向国家级卒中中心靠拢。

一是加大卒中防治宣传,积极开展“知识下乡、智力帮扶”工作。如对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卒中培训,利用“世界卒中日”在电台、电视台进行宣传,组织开展大型社区义诊活动和科普宣传等,尽最大可能扩大宣传范围,提高老百姓的慢病管理和就诊意识。

二是主动寻找高危人群,计划借助上海大数据平台远程协助,帮助西藏地区进行流行病学的信息筛查工作,从横断面掌握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同时,在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可以携带便携式颈动脉B超检测仪,下乡下县进行高危病人的筛查工作,通过早期的预防干预,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接下来,上海援藏医疗人才将继续依托上海市医院大后方雄厚技术实力,不断增强西藏地区医疗实力,主动加强医联体建设与合作,积极打通分级诊疗通道,勇于担当、奋楫前进,力争早日通过国家级卒中中心认证,更好更规范地服务于日喀则市乃至西藏地区人民。

供稿:上海援藏医疗队

编辑:张力韵、姜依旖

本期责任编辑:张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