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凡尔赛文学”蹿红,其实是社交平台梗文化的体现

2020-11-13新闻23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以及交友的重要途径,而随着这一方式的不断进化,也催生了各类网络亚文化的诞生。其中依靠各社交平台上所产生的“梗文化”,也已经进入到了网民的日常交流中,而通过类似弹幕、留言,以及论坛回帖等形式所进行的交流,让接梗、普及梗,再到玩梗,已然成为了其在社交平台上“传承”的一种形式。

而经由某一圈子的某件事,在特殊的氛围下被引爆,并引发“圈内人”会意并成功完成价值输出,并伴随着无数其他网友的跟风,也就造成了一个个新梗的出现。特别是在当下社交平台十分发达的情况下,诸如微博热搜榜单的出现,也让玩梗成为了许多“冲浪人”的乐趣所在。

继此前“名媛”、“打工人”、“尾款人”之后,“凡尔赛文学”也在近期成为了互联网上又一新梗,并为网友提供了新的欢乐源泉。据相关信息显示,作家蒙淇淇通过其微博账号@蒙淇淇77 所发布的日常生活博文,被有心网友集中展示并予解读和分析,“成功”将其理解为“凡尔赛文学”。

在网友乐此不疲传播“凡尔赛文学”的讨论下,话题#凡尔赛文学#以及#蒙淇淇77#更是登上微博热搜榜。截至11月13日,微博话题#凡尔赛文学#的阅读量突破6.1亿,相关讨论更是达到11.3万;而#蒙淇淇77#的阅读量则为3.1亿,相关讨论达4.1万。这也让玩“凡尔赛文学”的梗,已然成为了许多“冲浪人”的乐趣之一。

“凡尔赛文学”的起源

说起“凡尔赛文学”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历史上晋惠帝“金句”的出处。在《晋书·惠帝纪》中的相关内容显示,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在晋朝的奢靡之风下,晋惠帝身处庙堂之高,对百姓疾苦毫不知情,也让这一场景成为了“凡尔赛文学”距今时间最久的“动态”。

而“何不食肉糜”的另一版本也将“凡尔赛文学”发扬光大,在法国作家卢梭的作品《忏悔录》中,就描述了法国历史上玛丽皇后面对无面包可吃的农民所说的金句:“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让他们吃蛋糕好了)”。这使得身处奢靡风气下的浮夸言论,代表了“凡尔赛文学”的核心。

事实上,“凡尔赛文学”一词起源于漫画作品《凡尔赛玫瑰》。这是日本漫画家池田理代子于1972年开始在《玛格丽特》周刊上连载,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浪漫历史剧。在作者的描绘的故事中,法国王后、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爱德华在凡尔赛宫奢靡的贵族生活,与当时深陷贫苦的法国民众间形成鲜明对比。在作品名中的“凡尔赛”,所代表的正是路易王室的奢靡生活,而“玫瑰”则是代指其中的女性角色(玛丽皇后为白玫瑰)。但硬要将凡尔赛与凡尔赛宫扯上点关系的话,两者之间则不亚于雷锋和雷锋塔一般。

回到现金,《小时代》系列电影中的演员的台词内容,则成为了许多观众的奢侈品启蒙教材。甚至有传闻称,剧组为演员准备了将近3000套时尚华服,几乎每一个场景都会变换呈现出不同的造型。而从西晋格调到法国风情,再到《小时代》的奢侈品启蒙说,伴随着在“蒙淇淇77”的“自嗨”博文曝光,也使得“凡尔赛”文学成为了互联网梗文化中又一潮流。

“凡尔赛文学”为何再次蹿红

作为互联网梗文化中的一类,类似以炫富为核心的创作形式,已然成为了网友的谈资。事实上,对于有记忆的互联网来说,“凡尔赛文学”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今年5月22日,豆瓣上就已经创建了“凡尔赛学研习小组”,其中就将“凡学”描述为一种表演“高级人生”的精神,并将组长小奶球老师尊为创始人。而在目前,该豆瓣小组中已有超过4万名成员。

伴随着“凡学”的蹿红,不少网民开始从各类影视作品中搜寻这类文案的影子。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小时代》系列电影,更有包括《武林外传》、《蜡笔小新》,以及《我喜欢你》等剧集中都出现了“凡学”的身影。据网友的总结显示,具备“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这类“凡尔赛三要素”的内容,都可以算是“凡学”。

而此前《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就以“烦而晒”(凡尔赛)的短视频内容迅速走红网络。而在互联网行业,例如不知妻美刘强东、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杰克马、一无所有王健林等等公众人物,也被大家所津津乐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装杯”是一种印象管理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维护自尊的手段,通过表演来向别人表现出自己所缺少,或是不具备的气质。而在人人可“装杯”、有人爱“装杯”的时代,“凡学”所代表的明面自我贬低、暗地完成“装杯”的行为,也让虚荣心爆棚的人能够短暂得到满足,特别是在社交平台的蹿红以及跟风炒作,也使其火了起来。

从“名媛”拼单,到“凡尔赛文学”

甚至在如今,“凡学”还衍生出了一定的等级机制。根据知乎网友“白富美妖姐”的总结显示,“凡学”从低到高依次有“凡士林”、“凡客诚品”、“歌帝梵”、“纪梵希”、“梵克雅宝”。其中,“凡士林”是带LOGO、露品牌的廉价凡,而精致又不失优雅,可爱又不乏高贵,则被视为高级凡“梵克雅宝”。同时更随着类似“凡尔赛文学”水平考试的小程序出现,以及微博上涌现出交“凡学”作业的现象,也让这个梗受到了更多网友的关注。

但不难发现,“凡尔赛文学”中的“装杯”,与“名媛”拼单的人设打造,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虚荣心的作祟下,高配版拼多多甚至成为了部分网民追求奢侈品体验的捷径,也更是让“爱拼才会赢”的调侃几乎成为了“名媛”的标杆。而“凡学”的出现,则使得“名媛”拼单一下子成为了廉价凡,除了门槛进不高之外,“飙戏”的成分更是让网友看得颇具趣味性。

其实对于广大网友来说,从“名媛”拼单到“凡尔赛文学”,其实只不过是玩梗中的惊鸿一瞥。在新鲜事物不断涌现的今天,实时更新的热搜榜也同样在不断推陈出新,但热度过后,老梗也将会成为一种记忆。面对“凡学”所带来的“炫耀”价值观输出,如何能够保持内心不动摇,或许才是玩梗后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所在。

“凡尔赛文学”爆红背后

事实上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奢靡”的追求也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形式。此前,号称高配版拼多多的“名媛”,到“凡学”的蹿红,其形式其实是从拼单体验延伸到了图文“自嗨”。在这真假难辨、是非难明的网络世界里,用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粉饰人设,就未免太过虚伪,而现阶段玩“凡学”梗的过程,无疑是“认真你就输了”。

作为网络上的新梗,“凡尔赛文学”爆红的背后,无疑正是社交平台玩梗潮流的体现。但作为社交平台的一把双刃剑,梗文化一方面在内容创作中提供了更多的创意,但一方面梗文化所自带的滤镜愈发严重,也让练就一双慧眼成为了用户上网冲浪的必要前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