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蔡长伟 通讯员 杨沛洁)11月10日,冬日暖阳洒在位于叶县廉村镇高柳村的河南省土里香农业发展公司院内,几名身着白大褂工作服的村民正忙着派发包装好的酱菜贴单。“现在正处在‘双11’的网售最好时期,每天都有上百单发往全国。”与职工一起干活儿的宣霞说。
宣霞是该公司的老板,也是高柳村村民。公司向外派发的酱菜是用本地萝卜、冬瓜、南瓜等最普通的“大路菜”制作的,大部分走网上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用宣霞的话来说,点对点直接发到用户手里。
为了干活方便,她索性剃掉了满头秀发
宣霞说话快人快语,贴单动作同样麻利。记者发现,41岁的她本该满头秀发,但实际却只有约1厘米长。“前段时间暖和的时候我剃了光头,还没有蓄起来呢!”她解释说,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宣霞的公司产品销售也遭遇到了严峻挑战。复工复产后,产品销路渐渐打开,夏天也随之来临,她与职工们一起下车间忙活。身着工作装、头戴工作帽,长发有些碍事且闷热,以致脖子上长出了一圈痱子。于是,她一咬牙,索性将头发全部剃光了。
月薪过万,她却毅然回村创业
宣霞剃发这一非常举动,在村民眼里如同她返乡创业一样难以理解。由于家境不好,宣霞很早就外出打工。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又勤奋,很快,她在南方一家服装厂立住了脚,并从事服装样板制作工作,经常随老板到各地看市场,月薪也很快超过了万元。“活儿不觉得重,也没有太大压力,但就是有点不甘心。”她回忆道。
南方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让她这个农村孩子开了眼界。宣霞说,当她徜徉到泡菜、酱菜经营区后,脚步就走不动了,因为这勾起她上学时从家里带咸菜的情形。当年咸菜吃得直想吐,然而,眼前这些泡菜、酱菜却给她带来了美味佳肴的感觉。萝卜、白菜、野菜,老家不是到处都有吗?咱何不也加工后装到罐头瓶子里卖?
宣霞一下子找到了不甘心的原因。她有机会就去买泡菜酱菜,见到了就每样都买点,自己吃,也送给同事吃,听同事们对口味的建议。起初同事们觉得能免费吃美味的咸菜很幸福,多了也不想吃了,但碍于宣霞的热情,只得“忍耐”着品评。“整个寝室里都弥漫着咸菜味儿,同事们烦得直想揍我。”她笑着说。
2017年5月,宣霞毅然辞去了舒适的白领工作,在人们质疑声中,带着打工攒下的60多万元钱,也带着支持她事业的老公回到了村里,开始了与打工完全没有交集的创业历程。
“听说做酱菜,乡亲们怀疑,老妈妈也没少骂我。”宣霞说,父母指望她这个离开农村的孩子能在外面混得更好,没想到她又回到了家门口,而且要做家家都做过的“干菜活儿”。她收集乡亲们种的萝卜、冬瓜、南瓜,刨成片晾得半干,还收集干萝卜叶等,用各种食用油炒制。用小锅炒,再用中锅炒,最后用大锅炒……用她的话来说,就像产品要经历试验室小试、中试等程序一样。
炒制完毕后,像当初自己买咸菜时那样,自己先品尝,再送给家里人、乡亲们品尝。当然,要从网上打开销路,她还要送给网民品尝。
经历14个月磨难,拿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产品要走市场,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这对一个作坊来说可没那么容易。最终,市场管理部门被她的执着打动了,帮助她改造完善手续。除了增添必备的功能间外,还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卫生程序。为了让生产过程中免受不合格容器的污染,她盛制品用的是竹筐。
“2019年12月,历经14个月的努力,我终于拿到了许可证。”望着办公室墙上挂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她感慨地说。
一系列的试验和经营场所的打造,让宣霞带回来的资金早早“烧”光了。此时,当地政府向她伸出了援手,帮她申请贷款,将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租给了她。她注册了公司,还申请了“土里香”商标。“我更得感谢妈妈,在我创业最艰难的时候,她默默支持我,并来车间干活儿。”她说,“土里香”这名字就是不识几个大字的妈妈起的,很接地气。
靠着多年收集的口味“大数据”,宣霞制出了十几个酱菜品种,每个品种又有多个味道。就拿萝卜酱来说,就有辣、微辣和不辣等品种。每过一段时间还要更新,及时收集消费者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改良。除了自己网上直播外,她还经常请网红帮助促销。
目前,宣霞的产品初步打开了销路,每天平均已经突破上百单,辐射到包括我省在内的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她说,目前特别大的单子还不敢接,她要尽快让生产线正常起来。她给自己定了目标:近期先把泡菜年产值做到150万元,用这种方式把家乡的大路菜卖向全国。“既然走上了创业路,就只有向前闯才是生路。”她总结道。
土里香公司门口竖着一块扶贫基地的牌子。随着产品销路的打开,公司对当地农产品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已经带动260多户村民种植销售萝卜、冬瓜等农特产品,其中有37户贫困户成为该公司的订单供应商。
11月9日当天,有职工正在打包用黑豆制作的人造肉,这是当地村民韩套勉加工制作的。原来,宣霞的公司还主动为乡亲们在网上带货销售。“都是乡亲们,能帮一把是一把吧,大家共同发展。”宣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