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率先!我省启动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计划
日前,省委出台 《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分类推进县级党校建设,提升县级党校办学质量,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享受到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培训“大餐”。“这是推动党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必将推动全省党校事业发生根本性变革。”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新表示。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为何要推进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如何建设?一起来看!
背 景
基层党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突出
县级党校肩负着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增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职责,其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培养和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成效。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很多县级党校普遍存在运转难维持、人才难稳定、教研难开展的突出短板,不少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社区)党员干部长期得不到高质量培训的有效覆盖。
“市县两级党校大约承担了90%以上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任务,是基层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但与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我省一些地方就加强县级党校建设作出过努力和探索,但大都“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方因此呼吁:从省级层面加强通盘谋划、一体部署,系统推进全省县级党校建设,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提升办学质量。
“当前,迫切需要深层次改革来推动基层党校大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计划启动。根据建设目标,市县级党校将有独立校园、教学场地、学员宿舍、专门食堂、图书馆(室)、文体设施、特色课程、专门师资、资金保障,并在教学培训、科研资政、师资队伍、校园建设、办学保障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方 向
全域“一盘棋”
推进分类建设
县级党校建设如何适应现实需求?我省提出分类施策思路,根据2019年办学质量评估情况,立足县级党校现有办学实力,将183所县级党校分为独立办学、统筹办学两类推进——
对具备较强办学实力或距市区较远、培训任务较重的县级党校,实行独立办学,鼓励支持其改造提升、做大做强。对建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县级党校,鼓励通过“党校+基地”融合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
对目前不具备独立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有待提升的县级党校,实行市县统筹办学。其中,距市级党校较近特别是位于市辖区的县级党校,可在市级党校挂县级党校牌子,实行市县一体办学;距市级党校较远,又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县级党校,可设为市级党校分校,实行市县统筹办学,也可就近选择条件较好的县级党校实行县县联合办学,并作为市级党校分校或接受市级党校教学管理。
《方案》还同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对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模式进行调整优化,不搞“一刀切”。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先行先试的“探路者”,四川改革一大亮点,在于跳出单纯就县级党校抓县级党校的限制,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壁垒,强化全域“一盘棋”思想,以市级党校为龙头,带动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推动市县党校办学整体重塑。
“这样的改革不是对县级党校进行简单的拆并重组,更不是取消或者削弱,而是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优化党校功能布局,提高党校办学质量水平。”省委党校有关负责人介绍。
举 措
政策“组合拳”
提升办学水平
为推动改革顺利进行,《方案》重点从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办学机制、创新人才政策、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系列政策措施。
——强化县级党委主体责任。我省创新实行领导交叉任职和双重管理,推动每个县级党校有牌子、有机构和专人负责本地教学组织管理。
——提升人才吸引力。我省提出,各地要逐步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符合党校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体系,逐步补齐县级党校空缺编制,县级党校在岗专职教师占本单位编制应不少于40%。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日前启动2020—2022年全省党校系统师资培训提能计划,以省市县三级党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为重点,力争3年内完成全省党校系统3000余师资队伍全覆盖轮训。同时,从今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推动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制度化上讲台,进一步发挥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政策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培养储备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与此同时,我省推行省、市级党校班子成员和优质师资结对帮扶县级党校制度,加大市级党校对本地区县级党校教学、科研等联系指导,统筹好县级党校教学计划、重点班次、精品课程开发、通识课程打造,帮助提高县级党校办学水平。
系列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据统计,今年秋季学期,市级党校计划办班360余期,其中市县统筹办班136期,同比增长11.8倍。
目前,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已出台《市县级办学质量评估指标办法》和指标体系,配套制定《市县级党校主体班班次办学规范》《市县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为党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标准。
来源:四川在线(记者 任鸿)
编辑:黄敏
校对:陈琳
审核:张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