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最著名的宰相,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和倚重。别的宰相说的话,武则天可能不会听,但是狄仁杰说的话,武则天即便不高兴也会好好考虑,两人之间有了一种比较难得的和谐君臣关系。但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狄仁杰的官场之路也不是那么顺畅的,他曾数次被贬,也曾被抓进狱中,险些被处死。
好在狄仁杰够聪明,懂得寻找机会自保,所以才没有成为来俊臣的刀下鬼,虽然事后被贬为彭泽县令,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能从来俊臣手中成功活下来,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件事。
武则天在登基前后,曾大胆启用了一批酷吏,帮她收拾那些不支持她的人,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有周兴、来俊臣等人,他们不仅帮助武则天排除异己,同时也对和自己有矛盾的人下毒手,被他们盯上的人很难全身而退。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官员们在去上朝的时候都和家人郑重告别,就怕一去不回。这样的“好运气”很快就降临在了狄仁杰身上。691年的秋天,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宰相,但仅仅过了四个月,狄仁杰、李游道等六个人就被来俊臣盯上了。
来俊臣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狠角色,他写的《罗织经》,其中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他就像是一条毒蛇,被他盯上了,一般非死即伤,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臣俊臣鞫囚,不问轻重皆注醯于鼻,掘地为牢,或寝以匽溺,或绝其粮,囚至啮衣絮以食,大抵非死终不得出。”
那是不是他盯上谁,谁就会被下狱?难道那些人都犯了错?还真不是,只不过来俊臣很擅长让被他盯上的人认罪,当时有这样的规定,如果第一次审问,被抓的人赶紧认罪,那么就不必连累家人,也暂时免去一顿严刑拷打;如果不肯认罪,来俊臣就会牵连家族,严刑拷打,直到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少不会意者,必引之,前后坐族千余家。”
这样残忍的来俊臣,谁会不害怕?当狄仁杰等人被来俊臣抓来审问的时候,狄仁杰态度上非常配合,直接就说:“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配合的犯人,自然也没有为难狄仁杰,而是将供词收好,然后将狄仁杰等人下到狱中看管起来,只等时间一到就判刑。
狄仁杰在狱中非常的配合,完全没有任何抗拒的样子,只除了一件事,就是看守王德寿想让狄仁杰将过去的同事杨执柔牵连进来,不过被狄仁杰拼死拒绝了。
后来时间一长,狱卒就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而狄仁杰从狱卒那里借来了笔砚,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将被子的一块帛布撕了下来,然后将自己的冤屈全部写了下来,将其塞进了自己的棉衣里面。
等到了第二天,狄仁杰就对王德寿说,自己穿的棉衣太厚了,希望王德寿能派人将自己的棉衣送回家中,让家人将其中的棉花取出一部分来。王德寿寻思狄仁杰也不能做什么了,于是就派人将狄仁杰的棉衣送了回去。
狄仁杰的家人很奇怪,当时天还很冷,而狱中更冷,狄仁杰应该要求加棉衣才对啊,怎么突然觉得穿得太厚了。既然送回来了,那就按照狄仁杰的要求去做吧,然后他们在拆棉衣的时候发现了狄仁杰藏在其中的帛书,狄仁杰在其中陈述了自己的冤屈。
狄家派狄仁杰的次子将这冤书送到了武则天的手中,武则天看完以后很震惊,她找来俊臣来,问:“你这是怎么回事?不是告诉朕,狄仁杰承认有谋反之心吗?怎么现在狄家人将这个呈给了朕?”
来俊臣接过来一看,暗叫不好,但还是镇定地说:“臣对狄仁杰并没有进行任何的严刑拷打,而狱中的条件也不错,罪行是他自己承认的,如果真的没有罪,他为什么要承认呢?”
不过武则天对此还是产生了怀疑,就派了起居舍人周綝去狱中查探一番。在周綝到达狱中之前,来俊臣早就让人做了一番布置,况且周綝本来就害怕来俊臣,恨不得不走这一趟,既然一定要去,他只能胡乱看了一眼,并没有看出任何的破绽。
然后来俊臣又将周綝安置在一个房间,然后自己出去让王德寿仿照狄仁杰的字迹写了一封《谢罪书》,代为签上狄仁杰等六人的名字,然后让周綝将这封《谢罪书》呈给武则天。
武则天一看更奇怪了,前面刚献上了冤书,紧接着就是《谢罪书》,这狄仁杰搞什么呢?所以武则天决定亲自过问这件事,等狄仁杰被带到武则天面前。两人进行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则天召仁杰,谓曰:“承反何也?”对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何为作谢死表?”曰“臣无此表。”
武则天细细一对比,果然发现这并不是狄仁杰的字迹,虽然狄仁杰将自己的冤屈陈述了出来,武则天也知道这六个人并没有什么罪,但是武则天心里还是并不高兴。毕竟这些大臣都是唐室旧臣,对李唐王室很有感情,那对她就是很不利的,所以即便他们没有罪,武则天还是将六个人贬到了地方上。
其中狄仁杰就被贬为彭泽县令,直到五年后,狄仁杰又重新当上了宰相。不得不说,在和来俊臣的斗智斗勇中,狄仁杰实在是太聪明了,手段很高明,要知道武则天时期的大臣,能得善终的不多,狄仁杰身居相位却能善终,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