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年增收不增利的海尔智家,曾经的巨头,如今面临折戟

2020-11-13新闻42

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同比下降2.2%,多年来首次出现销售规模萎缩的现象。伴随着人口红利和地产红利的衰减,存量市场下的博弈,资源注定会向头部企业聚集。

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即便是家电巨头也纷纷折戟。

2020年10月29日,海尔智家发布2020年三季报。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4.12亿元,同比增长2.78%;净利润63.01亿元,同比下降17.23%。

单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87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38%;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43%。

海尔智家三季度的业绩尚可,但是不得不说,海尔智家上半年的表现实在是不尽如人意。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10.70亿元,同比下降50.16%;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27.81亿元,同比下降45.02%。

2019年,海尔智家销售费用为336.82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16.78%,超过了美的集团的12.44%和格力电器的9.24%。

据了解,海尔智家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前身为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1月19日,在上交所上市,2019年,青岛海尔宣布更名为海尔智家。

曾经的巨头,如今面临折戟

曾经的家电巨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海尔智家和其他巨头差距越来越大呢?

要从海尔智家的复杂的股权架构说起。首先,要介绍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海尔电器。早期,A股尚未开始股权分置改革,为了使得管理层获得市场化激励,海尔集团转向H股平台,向海尔电器注入白电资产。

海尔智家通过直接间接方式共持有海尔电器45.87%的股权,是海尔电器的第一大股东,由于海尔电器第二大股东HCH将投票权委托给海尔智家,所以海尔智家实际上控制了海尔电器57.87%的股权。

海尔体系通过海尔电器国际等多个平台实现资源分配和利益绑定。海尔电器国际又是管理层持股和激励的重要平台,由海尔集团和管理层共同持股,这样就导致集团股东、管理层、海尔智家以及海尔电器的利益难以平衡。

并购、商誉、负债

今年上半年,海尔海外智能家庭业务收入比重最大,达到了48%,其次分别为冰箱、空调、洗衣机、水家电以及厨电,占比分别为14%、11%、9%、5%、1%。海尔海外业务之所以如此强悍,离不开海尔过去十年间频繁地收购海外业务,进一步扩大了海外业务的布局。

海尔智家因为有大规模并购,所以有息负债快速增长,且商誉高企。2017-2020上半年,海尔智家账面商誉分别为198.43亿元、211.56亿元、233.52亿元和241.41亿元。有息负债分别为359.76亿元、340.47亿元、361.83亿元和470.98亿元。截至2020年09月30日,海尔智家商誉约233.4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约0.03%;商誉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约11.66%,在净资产中的占比约46.28%。

海尔智家负债总额约131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7.65%;净资产约504.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5.33%。公司资产负债率约65.85%,较上年末的65.33%上升。

然而实际上,公司半年报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三季报虽有回升,但也较上年同期断崖式跌落,仅有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入,2020年1-9月份是1473亿,低于上年同期的1477亿,和营收增长相比,形成了背离。

这意味着什么?

公司销售的商品并没有正常回款,结合疫情的因素,这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是和公司给自己挂满大红花相比,这个指标需要值得警惕。

后疫情时代,海尔智家的经营发展方向显然有些飘。无论是主打混沌的三翼鸟,还是自建直播平台,抑或是搞海尔智家云,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家电企业,似乎应该选择更稳健的发展方向。

#房地产#海尔#智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