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2016年,江苏启动实施第二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南京市高淳区等12个县(市、区)入选第二轮省农村试验区,共承担四大领域12个方面26项改革试验任务。截至2019年底,各项改革试验任务均已到期。近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财政厅开展了改革试验任务到期评估验收工作。
回顾近3年的历程,省试验区聚焦农村产权制度、农业经营机制、农村金融制度、农村治理制度等四大领域,细化落实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等12个方面的改革内容,以大胆闯大胆试书写了一份出彩的改革试验新答卷。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延伸
2018年,江苏承担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目前全省清产核资、成员认定、折股量化和组织建立等几项任务基本完成。明晰产权关系后,如何更好地利用改革成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激活资源要素活力?第二轮省试验区围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集体成员权退出和集体资产监管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进行探索。
为畅通农村资源要素流通渠道,减少集体资产交易中干部暗箱操作的风险,江苏在第一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中围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试点试验,实现了交易市场县镇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南京市高淳区等第二轮省试验区,继续从平台建设、队伍建设、交易品种和流程、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探索,力求形成契合农村产权交易特点的建设标准。金湖县通过试点,实现市场建设、交易规范、运行制度统一标准,土地经营权、水面养殖经营权、村级小型公益工程等10类农村产权全部进场交易。南京市高淳区、连云港市赣榆区、扬州市江都区、睢宁县、如皋市、泗洪县等试验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同步开展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试点。省农业农村厅综合第二轮省试验区成果经验制定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通则》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平台建设与维护》2020年已上升为国家标准。
有偿退出是拓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权能,促进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泰州市高港区围绕农户的承包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住房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三权”的有偿退出开展探索,在“三权”退出的实施主体、资金来源、退出范围和方式、补偿标准、审批流程、创业就业及失地保障等方面逐项明确政策标准,既注重平衡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又充分考虑农民的长远生计。试点的乔杨社区共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俩户10人,退出承包地和自留地7.41亩;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321股折价144万元;农村宅基地和住房退出113户,退出宅基地69亩。 用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管住是前提。宜兴市、连云港市赣榆区、盐城市盐都区结合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机制创新试点。宜兴市建成以市镇村三级门户网站为入口、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为实体、服务子平台为展现、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多终端融合的一站式信息服务系统,将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纳入核心数据库进行管理,并通过“e阳光”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公开村务财务,方便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连云港市赣榆区推出“一委三会”村务治理模式和非现金结算模式,组建15个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实现监管部门与服务部门彻底分离;出台期末承诺制度、非现金结算制度、集体资产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村务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集体资产管理筑起一道“防火墙”。盐城市盐都区在全省首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一张网,具有数据关联共享、统一流程管控、产权在线交易、全程痕迹保留、智能预警提醒、多维统计分析等六大功能,实现集体家底公开化、产权交易市场化、村级议事民主化、精准管理信息化。
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创新
依托市场机制,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农村改革重要、艰巨而又长期的命题。第二轮省试验区探索了多条改革路径。
南京市高淳区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机制,通过合作社带动、农业企业带动、电商带动等三种带动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构建村集体长效增收机制。全区10个土地合作模式试点项目共流转土地9968亩,实现收益240万元左右,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徐州市睢宁县探索区域品牌+订单农业战略,依托江苏佳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建立“互联网+农产品”发展模式,成立了“睢宁菜系”农产品电网平台,塑造本土特色品牌。依托“互联网+集体为农服务”平台提供线上代购代销,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农产品销售体系,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今年疫情期间,当地群众通过“睢宁菜系”平台进行生活必需品购买与配送,及时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与物资需求问题。该平台今年订单可达25万单,完成销售额2000万元。 金湖县整合地方社会资源,建成8个集烘干、工厂化育秧、植保、农机耕作等为一体的家庭农场集聚区及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由单一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流程综合服务转型,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据了解,仅工厂化育秧建设一项,每亩可节约70元,全县3万亩地通过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共可节约农本200多万元,促进了经济效益提升。
金融支持“三农”渠道不断拓宽
第二轮省试验区针对农村普惠金融“堵点”,大力推进涉农金融服务改革,促进涉农金融体系完善,以体系保障发展,以模式防控风险,解决了资金和风险等农业生产中的“痛点”。常州市武进区2015年开展的水稻收入保险试点被写入2016年中央1号文件。该区由政府牵头,与人保财险公司采取“联办共保”模式推出水稻收入保险,政府与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政、企、民”模式,以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为方向,更好地满足了水稻种植户的需求。2017年,该区进一步深化水稻收入保险试点试验,综合确定保险金额为1800元/亩,扣除区镇补贴部分,种植户每亩仅需花费21.6元就可以获得1800元的收入保障,给水稻种植户吃了“定心丸”。武进区的收入保险试点工作带动了其他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村的推广,全区主要种植业参保率长期维持在90%以上,高效农业保险覆盖率在80%以上。2020年,武进区开展的水稻收入保险试点已作为全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重要政策措施扩大至所有产粮大县。
丹阳市创新农产品收入保险模式,探索涉农保证保险贷款。该市的“银行+保险”合作、“财政+银行+保险”合作这两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保证保险贷款运作模式,保险公司以借款人投保的保单为借款人提供增信支持,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低成本惠农金融服务的门槛,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乡村善治模式创新取得成效
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为了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如皋市探索了小组自治模式,将村民自治下沉到村民小组,依托小组自治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小组议事协商、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等各项活动,并逐步拓展小组自治的服务内涵。构建以党建标准化为引领的“六微”自治体系,以组民“小自治”促进社区“大稳定”。该市通过在全市农村社区推行村民小组自治,有效促进了党建和自治的有机融合、及时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激发了村民参与自治的主体意识,全市信访量逐年下降,其中2018年信访量较试点前下降72%,73件历史遗留矛盾得到成功化解,村民对村民小组自治支持率达99%,对村民小组长的服务满意率达98%。 交汇点记者 吴琼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