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感觉厦门特区新变化

2020-11-12新闻17

航拍厦门。王火炎 摄

今年10月7日,是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厦门的经济建设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活在厦门的居民,从日常的吃穿住行等方面,也切切实实感受到厦门的巨变,比如好吃的美食有了更多的选择;出门不必一路公交坐到底;周末探店的网红打卡清单列不完……来听听这些“老厦门”“新厦门”的心声,感觉不一样的厦门特区。

吃 “网红美食吃不完”

“现在比较少听见‘下馆子’的说法了。”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厦门美食,本地人老李这样说道。据他描述,当时每逢节假日、喜事,自己偶尔会和家里人到大排档搓一顿,餐桌上一般是杂鱼酱油水、紫菜汤等家常菜,虽然菜品简单、有限,但吃的就是一个气氛。“现在不同了,厦门成为一座网红的旅游城市,这些菜品反而成了游客打卡的厦门美食,八市的春卷、中山公园的土笋冻都很受欢迎,身为厦门人,我很自豪!”

不仅如此,许多新晋的厦门美食,也成为年轻人的舌尖记忆。美食博主@梨梨是新厦门人,她打趣说:“周末自己不是在品尝厦门美食,就是在探店美食门店的路上。”据她观察,从沙坡尾一带聚集的“凉房”创意菜、“初代”抹茶甜品、"反正"早午餐,到地铁周边逐渐兴起的商圈美食——“大王东街”咖喱饭、“OKAY滑板主题”饮品等,厦门的美食花样越来越多,上新速度越来越快,但到店打卡的食客依旧不在少数。同时,门店精致的摆盘、装潢,也激发了消费者更高的食欲。

住 “家门口啥都有”

逐渐立起的高楼大厦,先后开设的购物中心,不断优化厦门市民的居住条件与生活条件。今年4月,业主许先生刚从有40年之久的老房子搬进了文灶地铁社区,作为首批办理交房手续的业主,他告诉记者:“以前住的房子又小又旧,现在得益于厦门地铁的建设,一家三代人住进了90平方米的大房子,很满足。”

据悉,厦门进入地铁时代后,地铁社区作为安置地铁沿线拆迁居民、集约高效利用周边土地打造的社区,配套有幼儿园、广场、公交停车综合楼等,极大地为入住的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条件。

行 “不用再转车了”

“1984年我从江西调来厦门参加经济特区建设,一转眼也迎来在鹭岛生活的第37个年头。当时我就住在湖里区,还记得父亲来看望我时,曾感慨厦门一天一个样!”73岁的刘奶奶回忆起来厦门工作时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那时候,出门全靠走路,上班走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要走一个小时,沿途都是水稻农田,还有吃草的牛……”如今,刘奶奶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经常搭乘便捷的公共交通,逛逛公园,带孙女参加书法班。

说到交通,家住集美的陈月霜女士深有感慨。“过去我进出岛,需要先坐公交到龙舟池再转车,至少花上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现在方便太多了,家门口就有地铁,一般10分钟就能到家,中途还有一段海景地铁,很漂亮。”受益于厦门交通的发展,陈女士的欣悦溢于言表。她补充说:“不仅交通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流让集美更热闹,我们也有幸福感。”

游 “每次去都有不同体验”

“上一次去鼓浪屿,还是15年前,变化太大了!”国庆长假期间,再次乘船前往鼓浪屿的市民王先生说,现在路面修得平整宽阔,不再是以前拥挤杂乱的路况;原本的沿街小店,由一间间人气门店代替,很热闹。类似的,还有嘉禾粮库、沙坡尾等“旧改新”的景点,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打卡点。

不仅老景区有了新面貌,厦门在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的进程中,也被挖掘出更多有趣好玩的好去处,符合年轻人追求的时尚、个性。厦门博主刘梓栎刚在平台上分享位于观音山商业街的新晋网红打卡点——近百米的涂鸦街,一会儿便引来上百名网友的热评;串起“八山三水”的23公里健康步道,为市民提供休闲锻炼的又一场所…… 文 图/颖娴

来源:城市捷报

04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