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元璋:治天下要“宽”还是“猛”?刘伯温:雪霜之后,必有阳春

2020-11-12新闻17

公元1367年,朱元璋围攻平江,张士诚坚守了10个月,最终城破,朱元璋灭掉张士诚后,浙东方国珍前来投降,如此以来,南方尽归朱元璋。到了当年冬天,朱元璋一方面派徐达和常遇春北征元朝,一方面筹备登基之事。经过和刘伯温商量,最终把登基大典的日子确定在明年的正月初四。次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登基,建立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百废待兴,他也需要为今后治理天下定个基调。朱元璋多次说“元朝以宽失天下”,因此,明朝要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步元朝的后尘。

这里需要说一下,所谓元朝以“宽”失天下,其中的“宽”,并不是指“宽仁”,而是指“宽松”和“放任”。这和元朝统治者所处的大环境有很多关系。

元朝统治者出自蒙古草原,他们没有完整的吏治体系,只有最直接的地盘和牛羊之争。因此,当忽必烈灭掉南宋之后,蒙古人是想把整个南宋都沦为他们的牧场。汉人的土地,不过是他们竭泽而渔的猎场;中原的百姓,也不过是蒙古人压榨摄取利益的“牛马”。若不是为了获得金钱和利益,南方广袤的土地对蒙古统治者来说毫无意义可言。因此,他们加重税赋、苛政猛于虎。统治者如此暴政,下级官员更是巧立名目、中饱私囊。举个例子:

元朝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江南朱清案爆发,一起案件查处江南七道就有18473人涉案贪污,查处来的赃银就有15865锭(还有未查出来,不了了之的),其中涉及大小贿赂案件5176件。这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在数字背后,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对下级官吏的“宽容”。

所以说,元朝以“宽”治天下,这个“宽”字,是吏治的腐败,是政治体系的混乱。

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从小深受元朝苛捐杂税之痛,对元朝底层官员和乡绅欺压百姓、剥夺佃户更是深恶痛绝。因此,朱元璋认为,明朝一定要以元朝为戒,不可再放任官吏任意剥削百姓。为了这件事,朱元璋和刘伯温曾有过一次对话。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记载:上手书问刘基曰:“近西蜀平,疆宇恢广。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然小人但喜宽,遂恣诽谤。今天鸣八载,日中黑子叠见,卿宜条悉以闻。”基上言以为:“雪霜之后,必有阳春。”

朱元璋的意思是,元朝以“宽”失天下,导致民怨沸腾,我打算以“猛”救之。但下面的官吏习惯了以前的“宽”,对我的政策非常不满。现在天象异常,是不是我做错了呢?今后治天下到底是要“宽”还是要“猛”呢?

面对朱元璋的回答,刘伯温回答是八个字:“雪霜之后,必有阳春。”

刘伯温的回答让朱元璋不知何意,刘伯温后来又补充八个字:“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

意思是,剑锋易折,你已经用“猛”立下国威,接下来可以稍微宽松一些,有利于恢复经济。

朱元璋思考良久,派人把刘伯温的话记下来。当时有人对刘伯温说,以朱元璋的性情,明朝以“猛”治天下估计要延续三十年,如此以来,杀运将很难停止。

这时,刘伯温又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上以其书付史馆。或有言杀运三十年未除者,基曰:“若使我当国,扫除俗弊,一二年后宽政可复也。”

刘伯温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大胆,他的意思是:若是我主政,就会先以“猛”治天下,坚持一二年之后,再恢复“宽政”。如此以来,民心可定。

事实上,朱元璋和刘伯温的这次对话,对朱元璋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朱元璋从小深受元朝苛政之苦,他决心以“猛”治国,不会轻易改变。朱元璋在位30年,一直坚持“刚猛治国”,他加强集权,整顿吏治,给明朝官员制定了最低廉的工资标准,最严格的贪腐惩罚。

如果以粮食为俸禄的计量单位的话,明朝初年,一个七品知县的俸禄是7斛五斗,而清朝是45斛,是明朝的6倍,再加上冰炭银和火耗,清朝官员的俸禄至少是明朝同级官员的20倍以上。所以,明朝有很多“海瑞”,清朝则“和珅”居多。

朱元璋还规定:明朝官员,无论官职大小,贪污60两银子以上,一律处死。

朱元璋治国之“猛”,纵观中国历史,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于朱元璋的治国方式,后世也充满争议。有人认为,朱元璋对官员苛刻,但对百姓却十分友好,若无朱元璋的“刚猛”,则无“洪武之治”。也有人认为,若朱元璋采纳刘伯温的建议,或许明朝的经济民生发展的会更好,“洪武之治”会变成“洪武盛世”,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参考《明史纪事本末》《明史》

#明朝#朱元璋#元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