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执杨柳枝观音菩萨画塑像,最为常见!杨柳观音起源,怎样来的?
在所有观音菩萨的画像或塑像中,最为常见的,应该就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柳枝,闻声救苦,慈悲拯救众生的“杨柳观音”像。
四大名著《西游记》里,观音菩萨首次出现,参加王母娘娘组织的蟠桃宴会,帮助天兵天将收降孙悟空时,正是手持杨柳枝和水净瓶的形象出现。
《西游记》原著第6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一章节中,观音菩萨先是向玉皇大帝,举荐了二郎神与梅山六圣前往降妖。
随后观音菩萨又与玉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等众天庭仙卿,来到南天门,观看天兵天将的战斗情况。
当观音菩萨看到,二郎神和天兵天将们虽有神通,却擒拿不住孙悟空时,观音菩萨决心相助二郎神一臂之力。
菩萨告诉太上老君想法后,老君问观音菩萨:有什么兵器,可以相助,观音菩萨答:我将那水净瓶杨柳枝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便不能打死,也能打他一跌,再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太上老君则幽默风趣地说:你这是个瓷器,打得准还好,万一打不准,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待我老君助他一功。然后,太上老君从袖中掏出了水火不侵的先天法宝——金钢琢,打向了孙悟空。
齐天大圣孙悟空正在花果山与二郎神等七圣苦战,没有防备天上掉下的金钢琢,一下子就被打中了天灵盖,腿脚再也站不稳,跌了一跤后,又被二郎神旁边的哮天犬咬了腿肚子一口,又跌一跤,最后被仙绳捆绑,勾刀穿了琵琶骨,押到了上界天庭受罚。
通读西游神话,还会发现,观音菩萨用杨柳枝和水净瓶,还曾帮孙悟空医治过人参果树,帮唐僧取经团队收服过号山枯松涧的圣婴大王——红孩儿等……
“
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
在文学作品和民间神话故事传说中,观音菩萨有33化身和33相之说,分别是菩萨应身和化身等度化众生时的形象。
其中,观音菩萨手持杨柳枝的观音,民间亦亲切地称为“杨柳观音”。杨柳观音菩萨,正是观音菩萨33化身之一。其中,杨柳观音排名33化身之首。
那么,观音菩萨手持杨柳枝像的杨柳观音,有哪些深意和神通?她手中的杨柳枝,又是怎样来的呢?
结合《西游记》原著和中国传统文化民间传说,今天,“源易缘”就来谈谈这些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杨柳枝有哪些深意和神通?
《西游记》原著第10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书托冥吏”一章节中,有段剧情,足见观音菩萨手中杨柳枝的神通。
泾河龙王与长安城中袁守诚的打赌失败后,不甘认输,私扣雨点,违反玉帝圣旨,上了剐龙台。
西游神话中,泾河龙王被魏征梦中斩杀龙头,却不甘心,晚上手提着血淋淋的龙头,缠着唐太宗李世民不放。
关键时刻,观音菩萨用手中的杨柳枝一摆,便解了唐太宗之难,泾河龙王悲悲啼啼地径往西北而去,到阴曹地狱告状了。
观音菩萨手中的杨柳枝神通之处,在《西游记》原著第26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一章节中,也有体现。
孙悟空顽皮,万寿山五庄观推倒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悟空寻遍三洲九岛都无医树良方,来到普陀山请观音菩萨相助,菩萨告诉他:当年他与太上老君打赌:将杨柳枝拔去,放在老君的炼丹炉中,被烤得焦干,但将杨柳一放回水净瓶中,便又恢复了青枝绿叶。
随后,观音菩萨果然用手中的杨柳枝,蘸着水净瓶中的甘露,使得这棵天地灵根,起死回生。
二、杨柳观音的起源是什么?
“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除愆,火焰化红莲……”
菩萨手持杨柳枝,有特别的寓意。杨柳在春天发芽,代表菩萨的心有长养万物的大慈大悲,也代表着观音菩萨的慈悲柔软心意。
据说,柔软的杨柳栽在河边,这也是菩萨的愿望:柳枝只要垂到河面,一碰到河水,这里的水饿鬼就可以喝到。本来在饿鬼眼里是大漠黄沙,杨柳枝一点,顿变绿洲……心要像菩萨一样柔软,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带给众生春天的希望与喜悦。
查阅佛经等资料,“源易缘”注意到,杨柳观音的来历如下:
第一、柳枝可以消灾祛病。佛经中称,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第42大手臂中,就有一只手执持杨柳枝,杨柳观音的来历,或与此有关。
第二、观音菩萨修行中的圣法像。佛教中,将观音菩萨正坐的“圣像”,称为“正观音”。她的标准形象一般是:头戴天冠、身披锦袍,璎珞飘披,右手执杨柳枝,左手托净瓶,袒胸跣足,坐于莲坐宝座之上,端正慈祥。
在浙江普陀山,现存有一唐代绘像镌刻的杨柳观音碑。碑高2.5米,宽1.2米。碑文中刻有:“普陀佛像,摹自阎公,一时妙墨,百代钦崇”等字句。近千余年来,此碑保留至今,足见其珍贵,被誉为普陀山的“镇山之宝”。
第三、与西域的习俗有关。《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载,在西域地带,有种习俗:每天以杨枝细条剔齿,轻轻嚼枝头,以净牙,人们形象地称为“齿木”。
当地因此,还有了向宾客赠送齿木和净水的礼节,祝福客人平安健康。用杨柳枝请佛和菩萨,慢慢地就发展成了观音菩萨手中的法器。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资料:《西游记》、《中国神话民间传说》、《佛经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