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奋战“双11” | 奔跑的仓库—从四川邮政华为仓和菜鸟仓看仓配一体化

2020-11-11新闻17

牙膏、牙线、牙刷、电动牙刷、电动刷头……当你置身于一排排货架和一箱箱快消品之间时,可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实时打印出来的订单很多,订单上的商品很多,推车上拣货的篮筐很多,货架上的商品种类很多……这里是四川邮政菜鸟西南区快消仓——作为菜鸟仓配一体化项目,四川邮政菜鸟仓是中国邮政与菜鸟平台联合打造的集仓储、配送、信息技术服务、干线运输与其他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大型重点项目。

卸货区、卸货分拣区、物料清点区、理货包装区、地堆存储区……当你置身于其间,一定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不管是商品还是物料,都显得非常整齐;大到一个防止商品落地的托盘,小到一个填充物,都显得非常有序……这里是四川邮政华为仓——寄递业务改革后四川邮政第一个高科技行业重点项目,所有运营指标评分始终保持在华为考核评级指标的“A”级,并作为华为全品类商品“融合仓”的标杆向全国推广。

四川邮政菜鸟西南区快消仓内,货架上整齐摆满各类货品。

11月1日,2020年“双11”大幕开启。00:00:03,菜鸟系统中推送了进入四川邮政仓的第一单邮件,00:00:48,邮件出库成功。“双11”首单邮件仅用45秒就完成了出库。华为项目紧随其后。截至11月2日零时,四川邮政菜鸟仓和华为仓共计出库邮件16.11万件,其中华为仓出库完成率达97%。

“奔”出来的市场

在华为仓理货包装区,记者看到还有一家品牌快递企业在与邮政一起作业。“这是华为要求引入竞争,有了市场竞争,大家的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才会比着提高。”四川省邮政分公司快递包裹部电商营销中心经理、省分公司服务质量部副总经理李貌解释道。

“今年‘双11’期间,我们邮政业务占比为75%。”四川邮政华为仓的负责人雷跃朋说。今年“双11”,华为给四川邮政的预估单量是日常的15倍。在“双11”前一周,华为再次紧急刷新预估单量,较之前的预估单量又增长了近100%。原本已经全部锁定的资源不得不重新梳理,这对四川邮政电商中心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为了全力确保华为商品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客户手中,电商中心紧急调整仓库作业模式,确保时效及每小时产能。在7天内完成了设施设备、运输资源的再次整合和锁定,增加省内短驳车辆的发运频次,由日常的4个频次增加到15个频次。

这是华为仓和菜鸟仓着力提高流通效率来“奔”市场的一个缩影。

2017年,西南地区首个邮政菜鸟仓在成都正式运营,打破了四川邮政寄递仓储业务“无项目、无资源、无团队、无信心”的“四无”局面,实现了仓储业务的开局和零的突破。这对于四川邮政在电商业务板块的拓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鼓作气,一年后,华为成品仓上线,华为PC终端型号设备都从成都始发。紧接着,华为备件仓上线,覆盖西南、西北区域的手机备件和配件都从邮政始发。随后,电商仓和大屏仓上线。自2019年7月起,四仓融合运行,业务互通,信息融合共享,场地互用,人员复用。

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实力,吸引了众多人才“入伙”。曾是某快递公司区域经理的陈强利就是其中之一。“原本我也是抱着尝试一下的心态来到四川邮政电商中心,很多人都劝我说,邮政是国企,做不出成绩,而且‘外来户’不好混。”陈强利坦言。但是经历了一次“双11”,让陈强利彻底改变了看法,“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工作,连领导都撸起袖子和员工一起干,而且人与人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这些都让我感到很舒服,也就坚定了我留下的决心。我相信我能带好这个团队。”

作为电商中心的仓储业务运营负责人,陈强利把社会快递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融合进邮政企业。“我明确了5个主管,只抓这5个人的工作效果,再由这5个人分别去管控各自的工作领域,最终实现了层层把控。”

经过复核,货品打包出库。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奔”市场的团队,菜鸟仓实现了体量的快速增长,仓储板块从2017年的83万单,增长至2018年的295万单,2019年达320万单;服务商家更是从开始的10个增长至目前的近百个。华为仓在2019年“6·18”年中大促活动当天,出库商品2.03万件,出库时效0.52小时。华为公司为此还致信感谢。2019年11月11日,华为项目“双11”当天单仓完成进度在全国各华为仓中排名第一,受到华为公司的高度评价。

“跑”出来的成绩

三年时间,四川邮政电商中心着力提高流通效率,建立高效的流通体系,在更大范围内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这主要体现在资源的整合力、流程的优化率、流通业态与流通技术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用信息化、现代物流与现代供应链的观念去改造和提升传统业务。

四川邮政电商中心打破分仓格局,将电商、备件、成品、大屏四仓场地进行融合,提升整体管理与效率。电商仓日常坪效由1.6单/平方米提高至2.16单/平方米。实行错峰生产,实现人员互通复用,充分发挥了“1+1>2”的作用,使峰值生产能力翻番,人均效能由140单/天提升到190单/天。

面对“双11”旺季“用工争夺战”,电商中心主动走进高校、联系大型劳务公司,充分发挥校企联动优势,提前锁定旺季用工,建立人员档案,解决旺季“用工难”问题。今年因受疫情影响,高校学生按要求禁止出校,这让电商中心“用工难”的情况变得雪上加霜。

工作人员正在打包货品

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电商中心提前进行了预判并制定了相应措施,在“双11”前两个月招募社会工,并将新工人按年龄和文化水平分别对应仓端需求,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组成了仓内的各条生产线。同时,采取编码分组的方式对外包人员进行管理,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作业环节,用数字给每位员工编号。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分组方式,管理人员可迅速了解员工信息及对应的岗位,提高了现场人员管理的有效性。

四川邮政电商中心还主动向华为提出场地、人员、设备、系统的融合仓运作概念,得到华为高层的高度认同。2019年7月,融合仓1.0正式实施,实现场地、人员、设备等资源的最大复用,极大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较四仓分离管理模式,增加有效存储面积3950平方米,面积利用率提升28.8%;峰值存储能力增加120.4万PCS(商品储存数量),存储能力扩大1.31倍;人效达到190单/天,提升率达35.7%,并作为华为全国标杆仓推广复制。

此外,电商中心还将包装填充物生产厂商引进仓配场地,“就地”生产,降低了中间环节费用,节约了成本。同时,将废弃物料收集,作为包装填充物,得到了华为仓和菜鸟仓的一致认可。

工作人员将充气缓冲袋放入包装箱内

在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的同时,四川邮政电商中心通过项目绩效+“众创众享”绩效的模式,对项目收入按“确保目标”“奋斗目标”“挑战目标”三档制定收入目标奖励,对摘标成功的“领创者”,在年末按摘标目标完成兑现奖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让“打工者变成创业者”,使项目管控水平不断提升,真正实现降本、增收、创效。

“现代流通体系确实在四川邮政出现了雏形,这是一个从仓储处理到干线物流再到末端服务的体系,这个体系慢慢有点儿‘味道’了。”四川省分公司总经理廖涛坦言,现代流通体系的布局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统筹规划、马力全开。

打造“四川特色”仓配一体化项目

马力全开 不断“奔跑”

文字 | 杜芳 张津 赵曼敏

图片 | 张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