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木芙蓉苏轼美句,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2020-11-11新闻21

苏轼王安石陆游都有木芙蓉好句,为什么宋朝把木芙蓉叫拒霜花?

在唐朝有很多新发现新培植的名花品种,著名的就是牡丹,海棠。唐朝定国之后,打通东西南北交通,在隋炀帝运河基础上,开拓水运和道路运输,大交通将东西南北贯通,各地的特色物产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其中以四川湖南的最为稀奇,一些花木先送往京城,红了之后又传播到各地。比如四川的海棠和湖南的木芙蓉。

在唐朝,海棠和木芙蓉没有牡丹红。这是因为很长时间它们都蛰伏在深山或者离唐朝长安较远的湖南。牡丹有她的幸运也有她的不幸,她的原产地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便于开发的山林地带,从汉朝就开始做为药用人工培植,在漫长的培植过程中,出现了大花艳丽的变种,在隋炀帝时期,就作为特别的观赏花卉进贡皇宫。到了唐朝,牡丹的富丽和长安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产生了特殊的牡丹审美。对原始植株进行嫁接产生颜色多变的牡丹,成为一种经济狂潮。在利益的驱动下,山林的原始牡丹几乎挖掘殆尽。

幸好人工培植的牡丹一直保留着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可能像琼花一样完全毁于战火。

海棠和木芙蓉的移植则稍晚。海棠产自四川,而木芙蓉原产湖南。有牡丹消耗着人们的热情,所以海棠和木芙蓉只是作为审美花木的补充,两种树木都比牡丹高大。若是没有牡丹在前,也很难保证海棠和木芙蓉不会成为新宠。因为簪花是唐宋两朝的习俗,盛唐时候,就凭借戴花,都可能将牡丹一撸而空。

在唐朝四川属于边境,丛山峻岭,两岸猿声。海棠分批次出山,湖南属于南方荒蛮尚待开发的地带。海棠在唐玄宗时代就已经移植在宫廷当中,木芙蓉则更晚,晚唐时候才在长安种植。当时白居易写的长恨歌,所谓芙蓉帐暖度春宵,很有可能是看到木芙蓉花开如春帐之美丽。

但白居易已经离唐玄宗时代久远了。也就是唐玄宗的宫廷还来不及有木芙蓉。

宋朝是个园林花木培植特别旺盛的时代,海棠和木芙蓉已经遍种大江南北。但是宋朝又是一个喜欢杜撰唐朝皇家故事的朝代。

比如海棠花,就杜撰成是杨玉环最喜欢的花,还有梅花,为了梅花杜撰出一个梅妃,实际唐朝的梅花多半是野生单瓣品种,形成庭院多瓣花卉是在宋朝。而且宋朝对梅花的审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和杨玉环相对,一定要有一个不畏惧风雪品行高洁的梅妃。

那么木芙蓉花也得有典故不是?于是白居易芙蓉帐暖度春宵,直接就变成了故事,说唐玄宗喜欢芙蓉花,因为芙蓉花开在秋冬,像帐子一样将春天留在了里面,将霜雪拒绝在外面。

这就是木芙蓉叫拒霜的来历。

晚唐时候,诗人郑遨有“窗外拒霜空落花句。”

宋朝名相王安石也推动这个说法

“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

开元天子千秋节,戚里人家承露囊。”宋朝王安石《拒霜花》

直接木芙蓉强拉到唐玄宗时代。都怪白居易长恨歌太美,而木芙蓉花也太美,不沾上皇家流量怎么能对得起这么美丽的花?

木芙蓉也的确当得起这个芳名。秋冬之季开放,万木摇落之时,寒风微霜,细雨西风,都挡不住它蓬勃的魅力,粉红嫩白,青枝绿叶。

文人主政的宋朝不喜欢奢华和虚妄,牡丹太艳,唐朝已亡,居安思危,梅花,木芙蓉,菊花,这些耐寒之花,彰显气节与品德的花被推上主流欣赏。牡丹之霸气和不长久被审美边缘化。

所以宋朝的诗人喜欢木芙蓉,更喜欢木芙蓉的别名,叫拒霜,又清高,又文雅,多有气质!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宋朝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

苏东坡可能知道这个拒霜典故有假,也可能觉得拒霜这个名字并不合适木芙蓉。

但是他写出了木芙蓉在晚秋初冬的独特之美。叫拒霜不见得合适,我看它蓬勃在轻霜当中,分外娇美动人,它最合适这样的小霜节气,清新之美呀!

这诗我喜欢,宜霜岂不更大气。如果说秋花是菊花,木芙蓉也平分秋色呀!

“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功。

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宋朝陆游《拒霜》

南宋时,不管典故真假,木芙蓉已经公认叫做拒霜花。陆游也喜欢,说这么个萧条季节,你说你怎么就得到管春天的女神的厚爱呢,让我看到一朵朵即将开放的春意?

木芙蓉花以秋天早冬两季,和菊花并傲霜寒,是得力宋朝园林花木的广泛种植和诗词文化的繁荣。

其拒霜的典故来源虽然经不起推敲,但是在霜中傲然且鲜艳,是让“拒霜”芳名在宋朝流传的重要因素。

宋朝之后,战乱使许多花木损毁,朝代更迭,宋朝簪花赏花的风俗式微,“拒霜”这个木芙蓉的别名,渐渐淡出了诗词风雅。

不过让木芙蓉重新回到大众视线的是《红楼梦》,里面塑造了晴雯这样一个明丽的女孩,死后被封为木芙蓉花神,她死在大雪即将来临的冬天之前的晚秋里,也让人记得了木芙蓉独特的美丽!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诗词歌赋#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