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再次提醒:肾病想要阻断肾衰竭,有3个关键节点别错过
肾病的整体进程比较缓慢,给治疗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部分患者仍在诊断病情后,出现持续恶化的情况,其中问题往往出在治疗理念上。
有些患者早期病情较轻,仅有轻微尿潜血、尿蛋白,一些医生往往会说回家观察,或吃点消炎药,等一周后或一个月后复查。也有一些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发现时已经肾衰竭,没有重视保护仅有的肾小球等肾单位细胞,延缓肾功能的恶化,却想着快点透析,反正早晚都要透析。
如果按照这样的想法治疗,肾病的发展结果必然只会越来越差。
肾病早期虽然病症轻微,却是病情最佳的治疗时期,尽早弄清楚尿潜血、尿蛋白的原因,在针对性系统治疗,还有完成好转的可能。而对于后期的患者,越早透析并不件好事,反而可能把仅剩的一点肾功能给透没了,尿量完全消失,想要摆脱透析几乎没有希望。
不论处于哪个阶段,肾友们必须要立足于自己的病情,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
防治肾衰竭是治疗的“主线”!
肾衰竭后除了肾脏功能的下降,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往往是致命的。因此防治肾衰竭是治疗肾病的主要目的。
那么,从什么时候,肾病就要开始提防肾衰竭了?
尿蛋白定量指标超过1g开始
尿蛋白是影响肾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g时,表明尿蛋白的情况达到中等水平,肾小球受损较严重,需要及时控制尿蛋白的漏出,减轻对肾功能的影响。
除此之外,尿蛋白肌酐比、微量白蛋白尿等指标的升高,均提示是肾小球受损且滤过功能持续下降,需及时进行免疫治疗,予以纠正。
24小时尿蛋白定、尿蛋白肌酐比的变化常作为原发肾病综合征的参考;微量白蛋白尿则是继发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评估肾衰竭的常用指标。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达到1g是防治肾衰竭的关键节点之一,不要等到大量蛋白尿(超过3.5g)再来重视。
尿量的减少低于1000ml开始
尿量的变化是预测肾衰竭的一项重要信号。肾脏是生成原尿的器官,通过发挥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的作用,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尿量的变化除了与饮食、喝水量相关,主要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肾小管的浓缩功能相关。
当尿量开始出现明显减少,说明肾小球等肾单位受损很严重。肾病至少发展到了肾功能不全阶段,需要开始重视防治肾衰竭。
尿量的减少低于1000ml是肾衰竭来临的一个有力的信号,不能大意。
血压出现明显升高开始
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多发生在肾功能不全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发生时间略有差异。老年患者往往更易发生高血压的症状,青壮年患者高血压发生大50%以上,儿童患者发生血压高的比率较低。
血压升高表明肾脏调节水钠的作用出现紊乱的情况,且体内血液流通开始出现异常。血压的升高会给血管施压,肾脏血流量不足,会加剧肾小球的纤维化、硬化的进程,进而加速肾衰竭的发生。
因此从发现血压持续升高开始,就要重视肾衰竭的预防。控制血压稳定要积极采取药物干预,肾功能不全之前的患者可以选择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已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联合钙拮抗剂等降压药控制需要。
同时配合低盐饮食及改善不良习惯如熬夜、吸烟等,对保持长久血压稳定更有利。
如果尿蛋白低于1g,尿量高于1000ml,没有血压明显升高的情况,积极治疗肾功能是有扭转希望的。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