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攸县宁家坪双凡村曾甘华:"鸡司令"的带贫致富经

2020-11-10新闻16

原标题:攸县宁家坪双凡村曾甘华:"鸡司令"的带贫致富经

初秋的早晨,朝阳刚刚越过山峦,曾甘华就挑着一担自己配制的鸡食,甩着长发,走向位于她家屋后山坡上的一座鸡舍。仿佛闻到了鸡食的香味,鸡舍里的乌鸡们兴奋地地扑棱着双翅,早早地拥向舍栏。

曾甘华是攸县宁家坪镇双凡村的一名养鸡大户。近3年来,她和丈夫王敏不仅自己养殖,还帮助、指导全县106户贫困户养殖、销售了5万多羽"扶贫鸡",创造了500多万的经济效益。

曾甘华和丈夫都是"80后"大学生。曾甘华曾教过书,当过企业技术管理员,王敏当过兵,退伍后在县里的一所学校教书。2016年,两口子辞去城里的工作,揣着几十万元建房款,回到老家双凡村准备建新房,同时寻觅创业机会。

经过考察,他们选择了乌鸡养殖项目。因为乌鸡生长较快,抗病力强,而且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他们认为养殖乌鸡的胜数较大。王敏的老屋后有一片面积约40亩的山坡地,种植了油茶。他们暂时放弃建新房,在山坡上建起了鸡舍,开始养殖乌鸡。

两口子采取的是生态养殖法。为此,曾甘华曾通过网上报名到北京、长沙等地的专业培训学校和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养殖技术。他们专门给鸡制作了"生态套餐":将玉米、豆粕、统糠、油糠、青饲料等按一定比例搭配,再加入定量的益生菌酵素原液进行混合搅拌,密封发酵。每天清晨,他们还从菜地里采回新鲜蔬菜,清洗干净,切成小块,给鸡添加"土菜餐"。白天,他们把鸡群放到油林间啄食。

曾甘华说:"我们的饲料没有激素,很安全,乌鸡在野外放养,保持了一定野性。养出的鸡肉质细密酥软,受到消费者喜爱。"

科学的养殖方法和他们付出的勤劳汗水,換来了丰厚回报。2016至2017两年,夫妻俩靠养殖、出栏了2400多羽乌鸡,净赚了18万多元。他们也因此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鸡能手和致富榜样,本村和周边乡村的负责人纷纷邀请他们去给农户传授乌鸡养殖技术。

2018年上半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曾甘华夫妇在全县8个乡镇选择了106户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并与他们签订了帮扶和合作协议。按照协议,他们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订建场方案,确定养殖规模,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资料,教贫困户掌握养殖技术。他们给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然后实行跟踪管理。养殖户按照"标准化"的生态养殖法的养殖。乌鸡养大后,曾甘华夫妇按照市价每斤20元回收、销售,养殖户不承担市场风险.

"不同于农村的土鸡养殖,乌鸡生态养殖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曾甘华夫妇说,为了让养殖户养出品质高的乌鸡,多产品质好的鸡蛋,他们会不厌其烦地指导科学养殖方法,比如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酵素,让鸡粪臭气随土壤蒸发消失,保持鸡场卫生,减少病菌感染;利用艾草、大青叶、大蒜等植物预防鸡病,不但效果好,而且节约成本。

同时服务100多家养殖户,个中辛苦自不待言,但曾甘华夫妇总是随喊随到,帮助养殖户诊治鸡病、改造鸡舍。在他们的精心服务和指导下,106户贫困户养殖的乌鸡没有了发生一例疫病。3年间,他们给帮扶、合作的贫困户共发放了5万多羽鸡苗,成活率达到了98%。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销售成了又一个难题。为了让自己和贫困户们养殖的乌鸡不但能卖得出,而且能卖出好价钱,曾甘华夫妇想了很多办法。他们统一注册了"湘下郎"商标,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形成品牌效应,并通过自办和相关的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圏以及当地实体连锁店、餐饮店等渠道进行线上线下销售。

借助互联网,他们的线上线下销售如虎添翼。曾甘华夫妇将乌鸡的养殖环境、养殖方式、乌鸡生长过程以及鸡品、蛋品等实景实况,拍成图片或视频发到电商平台和多个微信群,让商户和消费者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情况,并提供即时咨询服务,实行点对点快递,让远近的消费者都能吃上了新鲜、生态的放心食品。"以前,乌鸡本地线下销售只能24元/公斤,网上销售最高达到了50元。"曾甘华说。

3年来,在曾甘华夫妇帮扶下,106户贫困户通过养殖乌鸡实现了家庭收入成2至3倍的大幅增长,并先后走出了贫困户行列。宁家坪镇双松村的贫困户黄同成告诉笔者,去年他养了近200只乌鸡,总收入达到了1.8万元,实现了一年脱贫目标。

曾甘华夫妇扶贫帮困的做法和成绩,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肯定与广泛赞扬。近年,曾甘华先后被评为"攸县巾帼英雄""全国最美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2019年5月,曾甘华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来源:攸县农业局(扶贫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