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让城市更有温度!荆门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2020-11-10新闻8

楚天都市报记者高伟 通讯员李慧敏胡晓莉

漫步荆门街头,大街小巷道路平坦顺畅,干净整洁;小区环境优美,广场设施完善:读书、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近在咫尺……每一个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喜人变化。

11月10日,荆门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荆门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在创建文明城市中,让老百姓拥有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提高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城以来,荆门围绕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改善城市环境,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切实回应和重大举措予以开展。

“脏乱空地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了社区里的颜值担当。不但方便了居民停车,旁边还专门修建了一个小的健身中心,以后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真是方便不少。”掇刀区白庙街道杨湾路社区居民刘兴坤对身边的变化赞叹不已。

杨湾路陈坪居民点西侧2018年6月拆迁后,晶昱玻璃制品厂修建了南大门,其剩余有3000平方米的空地因无人管理,杂草丛生,垃圾堆积。而其所辖杨湾居民点和陈坪居民点均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建房,基础设施差,未设停车位。今年7月,杨湾路社区将该空地进行硬化,修建了居民停车场及健身配套设施,还配备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文明吸烟区、安装灭烟桶,并对停车场周边进行了绿化升级。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据介绍,荆门市按照“规划引领、优化布局、项目支撑、经营城市”的思路,近年来改造“三无小区”692个,刷黑中心城区背街小巷141条,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4个,安装人车分离隔离护栏3万多米,交通红绿灯16处,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厕57座,新增停车位10万余个,城市功能和品位进一步提升。

“这条路变了,变得干净了,也变得更漂亮了。”在白庙街道月亮湖社区西区居民点前的小巷,市民王纯文说,2001年举家迁移至荆门后,他一直住在这里。

“两年多来,我市共组织开展了40项专项考核、10轮全域性测评,反馈问题清单5600余个,推动了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荆门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建立“双督双考”制度,即专班督办与部门督办相结合、专项考核与模拟测评相统筹,大力开展明察暗访,成文明创建的“利器法宝”。

荆门中心城区共有5个街道55个社区,在文明创建中,政府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居民“15分钟文体圈”,城区居民步行1.2公里至1.5公里,大约15分钟就能到达基层公共文体设施,开展文体活动。

“遍布小区、街边的文体设施,满足了市民读书学习、休闲健身等服务需求。”东宝区文化馆馆长马小甜告诉记者,借助“15分钟文体圈”,荆门实现条线资源整合、阵地资源融合,让文化、健康与市民更贴近。

在东宝区泉口街道大桥社区润城园小区,七旬老党员志愿者陈祖金经常在小院内拔草、为树木修枝,还义务捡拾路上的垃圾,他还20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疏通小区的下水道化粪池。荆门团市委负责人介绍,荆门市已有25万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这些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小红帽”和“红背心”们,已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线。

全城联动、全民参与,经过多年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积,如今的荆门,城市越发精致,文明新风不断涌动,文明之花遍地绽放,一个崭新的荆门正逐渐展示在世人面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