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公共客厅”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破解“老、旧”难题

2020-11-10新闻9

编者按: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年6月,十一届上海市委九次全会以此为主题,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

在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上海基层街镇取得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创新经验,遇到了哪些难点、痛点问题,今后有哪些规划和畅想?人民网上海频道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栏目,以“我们的城市”为主题,联合推出“上海街镇书记面对面”系列访谈,今天推送第九期——宝山区张庙街道。

宝山区张庙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洪兴

张庙街道,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配合上海冶金、化工等重大项目落户吴淞工业区配套建设的上海第一批工人新村。自八十年代起,随着上海中心城区旧区改造、重大市政建设及“小三线”职工回沪,逐步形成一个以导入产业工人、安置动迁人员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2006年5月,随着泗塘新村街道与通河新村街道“撤二建一”,成立张庙街道。

作为较早建成的成熟社区,张庙街道面临着两大突出矛盾:大部分住宅小区建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基础设施老化、公共配套不足、小区居住环境较差,同时,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5.29万人,占街道户籍人数的43%。

摄像/葛俊俊

那么,张庙街道如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破解“老、旧”难题 ?去年8月,张庙街道启动“公共客厅”,又是如何打通社区闭环这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始终把解决张庙‘老、旧’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张庙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洪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张庙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方位推进旧住房成套改造和为老服务工作。

推进旧改,破解居民100%签约难题

远眺张庙街道办事处

“就宝山区来说,张庙街道旧改工作任务量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居民最多,旧改被成为张庙街道‘最大的民生’。” 陆洪兴介绍,张庙街道旧改主要集中在泗塘一村,涉及住房95幢,居民4876户,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自2008年启动旧改以来,现已完成改造41幢,含部分完成5幢,1276居民直接受益,但仍有54幢尚未改造,约13.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600户,约占宝山区存量的90%。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街道尚未改造的54幢楼要在“三年全面启动、五年基本完成”。

旧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相关部门,需要各方联手协作,3600户旧改工作需要五年基本完成,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张庙街道该如何推进?

77号某室居民一直以经济状况不好甚至以现有住房可以看到东方明珠塔为由,迟迟不肯签约;74号某室居民要求他们所居住的三个房间必须连在一起才肯签约。79号某室两位老人的前儿媳妇为争抢该房屋,百般阻挠两位老人签约……

“旧改是为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增进居民福祉,然而这项利民的工程实施起来异常艰辛,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居民实际情况不一样,需求多元化,众口难调。但只有每一幢楼居民签约率及过渡率均达到100%,这幢楼旧改工程才能启动。” 陆洪兴说。

于是,为加快推进旧改,宝山区委书记陈杰、副区长王益群定点联系、定时走访泗塘一村,街道党工委与区房管局加强结对共建,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沟通协调会。同时,街道将3名富有干劲、熟悉基层情况、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泗塘一村旧改工作中。此外,为加快签约步伐,街道还引进了两家第三方签约公司,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签约466户,签约率达89.62%。

为了确保100%签约率,张庙街道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居民签约:充分利用悬挂横幅、印发宣传册、 “异香张庙微社区”公众号、社区通等平台,引导居民合理调节期望值。同时,居委干部逐一入户征询,与居民沟通旧改签约、改造方案等具体事项。

面对签约的各种困难,张庙街道坚持以“感化、感动”做通群众工作。

旧改前后对比图

对旧改特殊情况,张庙街道坚持做到“以情”助难,“以法”克难。比如,泗塘一村80号一孤老无法外搬影响整幢楼组,旧改指挥部考虑他的实际困难,且泗塘一村不存在同样情况,不让孤老外搬过渡,而是直接搬进新房。

泗塘一村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由于年代久远,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阻碍旧改工作进程。比如,泗塘老旧小区内,产权房和租赁房并存,一个楼道存在三种及以上不同类型房型,楼栋之间间距各异,使得每一幢的改造都必须是“独家定制”。再如,由于历史原因,泗塘一村革新路北块长期没有实施“一户一表”,造成水费支付不及时,整个革新路北块水费拖欠最长达20多年,水费拖欠至少300万左右。

对此,张庙街道坚持主动对接、沟通和协调,先行先试,解决遗留问题,打通旧改工作路径,以求每户方案达到最优,力争居民受益最大,比如:经多方沟通协调,计划给106号、107号04室、11室改造中加一个小侧窗,确保适量通风和采光。

针对拖欠水费问题,张庙街道旧改指挥部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因地制宜加以解决。比如:2018年,在区人大代表积极协调下,较好解决革新路17—19号拖欠水费问题。2020年,在街道旧改指挥部的积极协调下,泗塘一村156号主动与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沟通协调,较好地解决拖欠水费问题。

自2008年以来,张庙街道旧改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目前正在推进泗塘一村2号地块二期和4号地块,以及下一步打算推进的泗塘一村3号地块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陆洪兴表示,越艰难,我们越要增强负重涉远、闯关夺隘的意识,越要有“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信心,用更大的力度、更新的思路、更实的措施,在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街区联动、完善工作保障、细化群众工作等方面聚焦用力,把旧改工作这幅民生蓝图绘到底。

扩容增效,努力让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目前,张庙街道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5.29万人,占街道户籍人数的43%,其中,70岁以上老人20407人(占街道老年人口的38%),独居老人2515人,百岁老人24人。陆洪兴介绍,张庙街道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老年人问题相结合,从街道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嵌入式养老有效模式,不断完善和提升“1+5+10+ X”为老服务体系,创新管理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事业,形成了党建引领、政府托底、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张庙街道以长江西路为横轴、爱辉路为纵轴,通过改扩建、租赁、社会合作等方式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社区为老服务生活圈”。2016年以来,街道修缮和完善了1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建了1个为老服务分中心、规范提升了10个日间照料中心和一批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再加上存有的4个为老服务分中心,完善了“1+5+10+ X”为老服务体系(“1”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个为老服务分中心、“10”个日间照料中心、“x”个为老服务设施、项目),全面辐射张庙社区,形成了老人以家为中心,在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便捷服务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张庙街道现有敬老院、养老院4家,实际床位431张,截止今年9月底,实际需求床位1888张,“一床难求”矛盾非常突出。为化解这一突出矛盾,张庙街道主动与辖区周边兄弟单位对接争取养老床位,目前通过与庙行镇沟通协调落实了300多张养老床位。

截止今年9月底,张庙街道共有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33人、长护险服务对象991,通过第三方上门服务,切实把养老问题解决在家庭、化解在基层。在有条件的居民区建立助餐点,鼓励那些有行动能力的老人走出家门,就近到社区的助餐点就餐,还专门成立了一支送餐队伍,每天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350多份送餐服务。同时,根据社区老人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养老意愿等,提供多样化、精准化、规范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相应需求。

日间照料站

此外,张庙街道还引进第三方运营,提高服务效率。街道的为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大部分采用“公办民营”形式运作。1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个为老服务分中心、10个日间照料站的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由街道落实,由居委会负责日常管理,第三方进行独立运营,极大地提高了为老服务效率。

为老服务、养老问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陆洪兴说道:“面对社区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我们需要立足张庙实际,挖潜增能,科学规划,创新管理,不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织密养老保障安全网,逐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让辖区的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公共客厅”,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

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本质上也是为人民而治理。自2017年始,张庙街道 “公共客厅”正式启用,这也成为其街道的金字招牌。

陆洪兴介绍,近年来,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张庙街道通过改扩建、置换、购买、租赁、共享等多种方式,创新打造社区居民公共客厅,坚持软件硬件同步推进,为居民提供“事务受理、民主管理、为老关爱、文化休闲、睦邻便民”等服务,是居民区规范化、共享型、开放式自治共治的公共空间。初步形成了以呼玛二村、通河四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社区居民公共客厅,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通河四村“公共客厅”

通河四村“公共客厅”设有综治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智能化设备体验室、红谱之家、亲子乐园、阳光烘焙室、达人工作室(健康小厨)、业委会沙龙、法律咨询室(谈心室)、阅雅室、康乐室等多种贴近社区居民生活的功能区。

其左侧是通河阳光家园,面向社区内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家园分两个楼层,包含劳动康复、教育训练、技能培训、办公管理等四大功能,一楼主要是展示大厅和康复劳动室,二楼主要集聚了阳光心园、音律室、书画手工坊、生活体验室、起居体验室、康复训练室以及办公管理等各功能区域。

居民们在公共客厅天台晨练以及照顾认领的植物

“公共客厅”创新亮点、突出特色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陆洪兴表示,依托“社区通”平台,开发线上运行“社会组织和社区达人与居民供需对接平台”——社区微公益服务配送平台,精准梳理需求,靶向提供服务。采用“你点我送”方式,每月定期线上收集社区居民需求,再由社会组织和社区达人线下为居民配送服务,内容包含社区服务、文化艺术、青少年服务、环境保护、紧急援助等方面。截止去年,共配送663场,受益近2万人次,深受居民欢迎。

“我们还与人民网合作,在通河四村公共客厅成立“未来人民之家”,引入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生活、人工智能+居家、人工智能+服务等人工智能元素,给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的智能化,成为上海首个人工智能进社区的项目。” 陆洪兴说道。(图片均由张庙街道提供)

#养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