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的脱贫故事:小红薯助农脱贫致富

2020-11-10新闻22

我的脱贫故事

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挖掘基层一线先进典型,即日起,我们用系列报道讲述广大贫困户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奋力脱贫的典型事迹,展现贫困群众自强自立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激情,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特推出《我的脱贫故事》专栏。

小红薯助农脱贫致富

霜降刚过,正是当地传统红薯收获上市的时节,走进渑池县天池镇,原本是本镇主导产业的红薯市场,此刻却没有出现人声鼎沸、讨价还价的热闹场面。原来,天池镇三年前就淘汰已退化的“笨红薯”,引进“龙九”、“商薯19”等改良的新品种,产量高、抗旱抗病能力强、市场认可度高,早在八月初,全镇六千余亩新品红薯就已上市,远销福建、上海、广州等地,抢抓时机的红薯不仅带动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了经济收入,也成为了天池镇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天池镇陈沟村,我们见到了当地种植红薯的大户陈生智,四十出头的他2018年因妻子罹患癌症花费巨大被列入了贫困户,2019年,乡里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特色农业来增加收入,并给予技术和培训指导,陈生智积极响应,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新品红薯“龙九”和辣椒“单生贵族”,短短一年,通过发展这两个特色产业收入就达到20余万元,不仅还清了看病所欠外账,也退出了贫困户行列。村民们看到昔日的陈生智脱了贫,致了富,纷纷讨教致富经,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全村种植红薯的面积已超过300余亩。2020年,陈生智的150余亩辣椒和30余亩红薯迎来了大丰收,收入达到了近四十万元。

据悉,天池镇各村不仅发展了一批种植红薯100亩、50亩及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还培育出了一批销售红薯的致富能手和当地的经济能人,他们常年收购加工销售红薯,拉长产业链条,将天池红薯及其附属产品销售到上海、广州等地国内市场。同时,引进了渑池华昌薯业,泉森农业等农产品销售企业,为全镇群众种植农产品实行残薯回收,2018年投资300余万元建成红薯淀粉生产线,日加工红薯20余吨。泉森农业建成红薯淀粉生产线,红薯粉条的加工生产线,切实保证群众收益,增强种植自信心。近年来,天池镇红薯面积稳定在一万余亩,目前已完成采摘7000余亩,亩均收入预计超过2400元,全镇辣椒预计总收入将突破8000万元,带动全镇农户户均增收7000元。

天池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种植红薯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天池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强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民面向市场,将种植辣椒、红薯、中药材及烟叶作为农业经济的增长点,改变村民单纯的农业种植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烤红薯、红薯粉、红薯粉条、酸辣粉”等这些衍生出来的红薯产品,天池镇把红薯这个土的掉渣的“便宜货”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红薯产业的稳步发展,不仅拉长了红薯链条,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也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融媒体记者:王娟)

策 划:马 平 统 筹:韩 鹏监 制:李 新

审 核:姚 轶 编 辑:郑 丹

#红薯#脱贫致富#天池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