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10日报道: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尾声,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科普“好声音”不断。不少临床专家在观展后表示,进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让更多新药好药以更快速度上市并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给他们的本土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何奔教授
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可能降低吗?
在赛诺菲进博会展台“关爱ACS患者”主题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何奔教授表示,49.2%的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脂异常有关!“临床医师在急救的同时必须要考虑怎样扭转长期血管问题,而最重要的就是降低血脂水平。”何奔教授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时,意味着血管内的斑块已经破裂。而在疾病发生的早期,患者面临的风险极高。而降脂治疗则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一项关键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早期心血管事件风险。”
东方网记者注意到,从临床数据表现来看,今年4月刚刚在中国上市的新型降脂药物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在血脂管理方面展现出强劲的降脂实力: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也是目前唯一被证实与全因死亡下降相关的抑制。何奔教授在采访时强调,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情况仍不理想,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差。而每两周一次皮下注射的药品使用方便,也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等多名眼科大咖讨论眼病诊疗话题
体检时应做青光眼初筛项目
青光眼患者数量众多,目前已达到2200万人,但具有隐匿性,诊断率仅为10%。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在艾伯维展台的眼科专家对话中指出,由于青光眼对视神经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视力伤害造成就不能恢复,所以早诊断、早治疗极其重要,倡导公众体检时做青光眼初筛项目,做到早筛查,早治疗。在2020年青光眼治疗指南中,在手术治疗方面首次中提出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作为治疗方案,其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则与之相当。
创新给药方式和治疗方式的出现,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国家政策改革也将加快创新疗法引入,并鼓励医生参与到临床研发。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国内在海南自贸港乐城先行区率先推行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建设,XEN(赞宜)青光眼引流管是试点的第一个产品,在注册中使用了在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收集的临床真实世界证据进行人种差异评价,为国内首个通过该途径获批的产品。
专家、患者家属共同讨论肺癌等疾病诊疗话题
免疫疗法为癌症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随着肿瘤创新研发成果不断加快在临床实践上应用的步伐,目前肿瘤治疗已经基本告别谈癌色变的时代。如肿瘤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在多个种类的癌症上都已带来了突破和生存希望。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力教授在默沙东的“前沿对话:探索肿瘤治疗未来”说,这两年免疫治疗也在肺癌、食管癌等多个中国高发癌种上也有不俗表现,而由中国研究者主导的多项国内和国际临床试验,将有望在未来为更多国内外的肿瘤患者带来革命性的治疗变化。
本届进博会上,默沙东展示了在全球范围内针对30多种类型的癌症开展1300多项临床试验,以及公司多元化研发管线中20余个肿瘤领域在研药物。自2018年以来,默沙东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共有3个重磅产品8个适应证在华获批;特别是自上届进博会以来,共在肺癌、卵巢癌和食管癌治疗领域新增获批3个适应证,不断缩短准入时间间隔,基本实现中国与全球同步上市。
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谢青教授
慢性乙肝有望功能性治愈
自199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管理以及乙肝母婴阻断方案的日渐成熟,我国乙肝新发感染率显著降低。乙肝规范化治疗的进程在不断推进,药物可及性不断提高。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谢青教授在乙肝治疗诊治科普活动中指出,我国乙肝的诊断和治疗率距离实现WHO 2030目标的差距较大,未来10年是攻克乙肝治疗的黄金时期。
从第一款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上市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制定和更新,再到各种创新药物的推出和一线抗病毒治疗药物被纳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乙肝规范化治疗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不过,目前的乙肝治疗药物仍无法使大部分患者达到功能性治愈(停止治疗后仍保持HBsAg阴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现)、HBV DNA 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脏组织病变改善)的标准。进博会上,GSK展示了其乙肝产品家族的整体布局,以及从预防到治疗的全程疾病管理解决方案。专家表示,反义寡核苷酸疗法(GSK’836)今年9月在中国首次获批临床,有望“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为广大慢乙肝患者带来新希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葛文松教授
患上“不死的癌症”,维持治疗是关键
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虽然不致命,但一旦患病,基本一辈子都得治疗,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葛文松教授说,炎症性肠病最常见的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我国病人数量有所增加,专家表示,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如由素食为主到肉食为主,这些对疾病的改变有很大影响。另外,人类肠道有很多微生物,平时不致病,当菌群发生变化后,导致患病。总之,环境让易感人群免疫发生了改变,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所幸,近几年治疗罹患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内的炎症性肠病的最大发展,主要是药物和全肠内营养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的新亮点就是生物制剂的发展。同时,药物的便利性也在提高。以修美乐为例,它的给药方式有两种:预填充式注射液和预填充式注射笔。葛文松教授介绍说,由于疫情期间医院管控等原因,患者往往无法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这时预填充式可自行进行皮下注射的“修美乐笔”为患者解决了大问题,皮下注射方式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患者无需前往医院也能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