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农民致富路上的传经送宝人

2020-11-10新闻22

来源:玉溪网

躬耕碧野三十载,扎根基层只为农。

“他不为盈利,只为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通海农业植保技术质量杠杠的,特别给张老师点个赞……”这个常常被农民朋友挂在嘴上的张老师,名叫张恩鸿,是通海县特聘农技员。

张恩鸿1990年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农业的满腔热忱,30年间一门心思深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田间地头有他的身影,课堂培训有他精湛的讲解。2018年,张恩鸿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被特聘为通海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员。

两年多来,他秉承耿耿初心,躬耕碧野,通过技物配套,努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倡导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筑起通海蔬菜产业发展的质量安全防线;将技术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努力打通农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近日,他获评全国最受欢迎特聘农技员。

绿色引领

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通海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是云南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和“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重要基地之一,蔬菜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让通海“蔬菜之乡”的名片熠熠生辉。

然而,在全省打造“绿色食品牌”的背景下,通海县蔬菜产业面临品质提升和进入高端市场的难题,“大水漫灌、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粗放的生产方式亟须转变。”张恩鸿说,作为基层农技员,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引导农民将种植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将绿色理念深植于农民朋友心田。怀揣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张恩鸿,配合党委、政府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倡导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积极推广普及绿色防控措施,推动蔬菜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以前种菜大水大肥,一亩地施肥200公斤,现在一亩地施肥10多公斤,数量减了,产量上去了,人工成本减少了。”通海县九龙街道大河咀一组的吴文琼说。在张恩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下,吴文琼家的菜品质好、卖价高,成本降低20%,效益提高30%。通过精准服务、精准施肥、使用有机肥、不掠夺式生产、提前防控病虫害一系列举措,吴文琼家7亩地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收入16万余元。

像吴文琼一样,经张恩鸿指导和服务的蔬菜种植户都获得了较好收益,许多农户接受了绿色发展理念,种植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科技带动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张恩鸿的手机里,存着1376个农民朋友的电话。多年来,张恩鸿总是默默无闻地奔波于通海县村村寨寨的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技术知识,解决各种生产难题。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他们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抓好农技服务义不容辞。”为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实际困难,张恩鸿总是送农资上门、传技术到户、指导到田。近三年来,他参与主持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试验326个,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8个,选育辣椒新品种3个。协助开展小菜蛾可持续绿色防控技术与十字花科蔬菜重茬技术试验。主持“一县一业”社会服务植保无人机统防技术工作,实现常规药剂替代航空植保药剂,通海无人机植保社会化服务取得质的飞跃,实现“纳米药剂+飞防、常规药剂+飞防、仅飞防”三种社会化接单服务方式。

除此之外,他还与全县技术服务指导小组一起制定了10余个蔬菜、花卉种植实用技术规范,引导全县农户恪守绿色食品种植标准。“有事找张老师”成为当地农民的流行语,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农民的信任,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传经送宝人”。

无私奉献

带出一支乡土农技员队伍

“他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技术员!”张恩鸿将技术服务和病虫害防治前移,指导农民为蔬菜“治未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蔬菜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施用等技术教给农民,农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与他们打了30年交道的农技员,经常有农民点名请他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

为了普及科学的种植技术,每年在蔬菜播种前和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张恩鸿都会举办培训班或利用节假日,把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构建绿色联盟,张恩鸿与中国农大、南京农大、云南农大等院校及多家科研单位合作,与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一起接单服务基地和公司,建立民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成可持续性的“三农”发展社会化服务队伍。

为培养队伍,张恩鸿根据农民种植作物种类建立了30余个微信群,通过远程交流,联结了全县40%的农资经营企业和种田能手,打造出一支深潜在滇中大地的科技推广队伍。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张恩鸿传经送宝2800余次,培训农民1.4万人次,组织开展菜农技术讲座50多场,现场指导4900多人次。

躬耕青山绿水间,30年来,张恩鸿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天地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发挥着一名农技员无穷的能量,书写了最美的农技人生。(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合春 文/图)

编辑:刘燕 审核:马儒文

#农民#传经送宝人#蔬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