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泗洪一花甲老人醉心淮洪戏

2020-11-10新闻15

宿迁网讯(记者 孙军贤 通讯员 韩修存)每天晚上的泗洪县双沟镇苏杭生活超市门口,锣鼓家伙就会响起来;旱船、花挑走起来;大爷大妈跳起广场舞来……四面八方赶来凑热闹的乡亲们,好像是围着一个椭圆形的大桌子,前面蹲、中间坐、后面站,里三层外三层挤挤挨挨,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一场“精神盛宴”。而这场“大戏”的幕后导演,就是花甲老人张志平。

张志平(左一)

1954年出生的张志平,家住双沟镇,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73年开始在文化站工作,1986年至2016年开始挖掘收集淮洪戏。“年轻时我就特别喜欢淮洪戏,为弘扬地方历史文化,更好地将淮洪戏传承下去,自2016年开始编排淮洪戏,在泗洪、五河等地演出。”张志平告诉记者,今年国庆前夕,双沟淮洪戏剧团在双沟各个小区进行为期10天的巡回演出,受到广大干群的欢迎。

现如今,张志平牵头成立的泗洪县双沟古装淮洪戏据团现有30多名成员,眼下他们正在编排新的剧目,准备在春节期间巡演。

张志平告诉记者,和其他乡镇蹦蹦跳跳广场舞的一个中心、一个声音、一个主角的“夜文化”不同;双沟的“夜文化”特别丰富,不仅有广场舞,更有旱船、花挑、花灯、锣鼓、钱杆舞齐上阵,演员、观众都登台……舞台上是演出与群众载歌载舞的“混搭”;舞台下既有演员也有蹦蹦跳跳锻炼身体的群众,演出与唱唱跳跳结合,观众与演员混搭,观众就是演员,演员就是观众;更多的时候,你分不清哪个是演员,那个是观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有演出,天天都像过节!每到晚上整个镇区都沸腾了,车站码头,街头广场,五六个场子齐开张,仅吹拉弹唱的民间乐手就有近千人,参加演出和观众更是不计其数……

虽说眼前的演出是旱船、花挑、打钱杆的“混合勾兑”,看到荷花仙子也来与民同乐,听到犹如天籁之音的小康新曲,过上小康生活的农民们,在一个手持“花鼓伞中年女子”带领下,挑着花灯,舞着彩绸,唱着小调,纷纷赶来向荷花仙子挥手致意。不知道是那半人高的花灯太轻,还是那肩上的扁担富有弹性,花灯随着人的舞步,一摇三晃地上下抖动,花灯上的每一朵花儿好像是遇到了人间四月天,每一朵都在开放,每一朵都在摇晃。

张志平介绍,他们将泗州的“拉魂腔”、本地的民间小调、南方的昆曲等多种曲艺,相互借鉴掺和,到清代逐步“勾兑酿造”出流行于淮河、洪泽湖一带优美独的曲调,苏皖交界处的老百姓盛夏手摇蒲扇听淮洪,严冬围着火炉听淮洪。由于这种戏曲流行于淮河和洪泽湖的交汇处,所以就被称为“淮洪调”。

记者了解到,淮洪调大多就地取材、即兴发挥,歌词生动、贴近大家生活。加上旋律独特,韵味十足,经常赢得大家齐声喝彩。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酒后即兴表演的戏曲,越来越规范、成熟,随着更多的艺人加入,影响越来越广......

1955年出生的邵开玲,2007年开始跟着张志平学习淮洪调。“他给我们编写歌词,让我们跟着录音机学习。我们除了照看店面,其他时间都用来学习淮洪调。”张志平介绍,为了让淮洪调传承下来,在文化部门的鼓励下,他们自筹资金购买服装。“现在淮洪戏的观众主要是中老年人。经过我们‘勾兑混搭’,搬到了街头巷尾,有了群众参与,加上文化部门的指导,让我们‘新瓶装旧酒’,如今的淮洪调终于走出冬天,迎来春天。”

#花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