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师徒勤思苦干创出超一流架空线入地方案

2020-11-10新闻16

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以水为线,黑瓦白墙的内街小巷,弯弯的拱桥,别致的院落,青翠的林木,就这样串起了苏州,构成中心城区的独特江南韵味。但极目远眺时,有个不可忽视的东西深深地破坏了这份美丽,“空中电线密布鸟都绕着飞,出门即是电线杆”就是以前中心城区的写照,老街里弄各种线缆跨街、跨楼缠绕,纵横交错于空中、墙上,交织成密密麻麻的 “蜘蛛网”,间或还有调皮的线在空中荡秋千,狭窄的巷子里也排着一个个贴满广告的电线杆,妥妥地“乱、丑、危”。

今非昔比,上述的风景也已经成为历史。走在古城区,电线与电线杆早已不在,取而代之地是一望无垠的开阔蓝天,是阿爹阿婆在小巷穿梭的随意与放心。消失不见的线背后,是一对师徒的用心规划,“做面向未来五年的网格化方案”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就是国网苏州供电公司配电规划技术职员叶涛和刘天杨,是提供架空线入地三年行动计划的总配电方案的幕后城市创作者,“每日步行上万步,一滴汗水一笔图”,师徒二人三年的日夜勘探与精益求精,将心血融入城市脉搏中,最终交出一份全面可行的一流创新方案。

全力一搏,咬牙挑战不可能

2018年10月,八点的早晨照旧是安静的,经过昨夜雨水冲刷的街道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哒哒哒——”一个拿着手抓饼的身影也准时出现在了经研所门口,即将开启又一个寻常的一天,但来人急促的脚步似乎又预示着今天的不同。

这个行色匆匆,面色凝重的人正是叶涛,不久前他刚接到一个通知,那就是他筹备三月之久的苏州中心城区架空线入地三年行动计划已正式启动。得知消息的他却来不及高兴,满脑子就被一个字所占据,那就是“急——急——急!”

原来,任务分配下来后,第一个需要扛起大旗的就是叶涛所在的经济技术研究所规划评审室,身为项目前期负责人的叶涛自然而然就揽下了活,此后和徒弟刘天扬一同负责编制规划和方案的活。规划和方案就像是小说的大纲,没有方案,后面的工作就无法开展。而三年计划是从2018年起到2020年止,如今已经十月,这意味着只剩下三个月去完成18年度的工作目标。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叶涛心里止不住地打鼓,作为一名从事配电工作已27年的资深老师傅,他心里很清楚,时间紧只是小事,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让这个任务充满挑战。

以往苏州的架空线入地改造都是零散几条线路,但最终完成率也没达到100%。而这次的任务是第一次大片区集中改造作业,共有57条主干道,228条支路街巷,6条次干道需完成,平均下来一年的工作任务量也十分巨大。

更麻烦的是,架空线入地改造就宛如一个血管手术,既要改动了局部,但又不能影响整体运作。高效率按时完成工作量和降低施工带来的不便影响似乎成了矛盾的两极,如何破局成了叶涛和刘天扬第一个要解决的事。

“从时间手里抢时间,将18年任务与19年任务一并开展进行”,叶涛很快做下了一个疯狂的决定。18年的时间已经很急,但叶涛仍继续加大工作量,这无疑是疯狂的。

但疯狂的背后藏着叶涛深深的考量,“我们做设计,可以从早到晚,加班干活,但施工作业却不行。只有让施工有足够的时间,那么改造的工作量可以分摊到一年四季,自然能合理作业不影响居民生活,减少不便影响,也才有可能按时完成三年总计划。”

步数与黑夜,是创造奇迹的勋章

有了大致方向,接下来就是具体去做,争分夺秒,充分利用好所有可支配时间。

肩负着繁重任务的叶涛带着刘天扬立即奔赴第一批试点片区进行现场勘查。那段时间里,片区的每一条路两人每次过去都来回走两遍,看电源点,电线杆,也在仔细考量配电房的选址和供电负荷分布等问题。

一条又一条的路走下来,叶涛和刘天扬的步数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以平均超三万步的成绩每天固定占据朋友圈运动的榜首。

“老叶小刘,你们是在上班,还是跑马拉松,怕不是你们把手机绑在车轮子上摇的吧”诸如此类的调侃络绎不绝,但心有南墙的师徒却继续沉默向前。

时间在现场的一步一步之间流逝,夜幕降临,人们纷纷下班回家,但叶涛和刘天扬的归宿却是人流的来处。这场逆行,夜是唯一的见证人。

灯光下,两个弯腰低头的身影投射到办公室的墙上,一动不动,只有偶尔的手在纸上轻微起舞。聚精会神的师徒正在静悄悄的夜里绘制着白天勘查得出的方案,将白天的所见所得通过笔一一变现,不见一丝疲惫。

而办公室的时钟不经意间就成了一条线,两人抬头一看,已是12点。整理好图稿,下楼准备回家,才发现保安已经把大门落了锁。无奈之下,叶涛和刘天扬只能打电话呼救。后面随着项目的持续开展,单位保安都知道经研所有两个家伙经常加班,就特意留了一道小门供二人进出。

第二天的白日又是新的开始,除了现场勘查,还会将晚上完成的图纸带到现场进行比对,有问题就记下来晚上继续加班修改,如此反复,直到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符合要求和规范。

日夜兼程,撸起袖子全力干,就这样带来奇迹。2018年12月11号,平江历史街区内的草庵弄等6条街巷试点改造建设完成。并且再经过三轮的方案打磨,于2019年1月最终确定了三年计划的目标效果,老百姓也纷纷给出反馈。

此后,得到试点验证的架空线入地工程大面积铺开。叶涛和刘天扬也继续再接再厉,2019和2020年度的方案编制工作也超前完成,施工作业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2019年度总共完成了平江片区白塔东路以南62条街巷、大公园片区38条街巷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作,逐步消除了古城重点区域“蜘蛛网”现象。2020年的120条街巷的改造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预计年底将全面完成改造计划,让天空从此一片开阔。

敢想敢试,“鬼点子”解选址大难题

“中心城区配电规划里,最难的是什么?”

“配电房选址。”叶涛和刘天扬都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这个答案。在架空线入地的电缆网架结构模式方案编制时,配电房就是中心点,只有把配电房的位置确定,才能进行线的全面部署与连接。

是关键也是最难点,可以说,叶涛与刘天扬的大半精力都在与这个问题缠斗。三年下来,选址时各式各样的情况层出不穷,“但有意思地是每个都还不一样”,叶涛如此调侃道。

一路一方案,一路一策略,秉持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叶涛有着自己的一套处理哲学。首先,让刘天杨将古城区划分成30个单元,按单元逐一确定配电房的大体位置。随后,师徒二人根据现场情况大体选择五六个点,同政府沟通确定方案。最后,就是落地实现。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叶涛和刘天扬也不慌,根据问题实际出发,针对性想办法解决,快速响应,遇到一个就解决一个,从而推动项目永远向前滚动。

而每一次想出的金点子,都是叶涛和刘天扬的自我超越与突破。面积不够是中心城区配电房选址最常见的问题,在狭窄的只容一人的支路街巷放下70平方米的配电房实在是个困难,很多时候,即使将一条路走遍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不破不立,走投无路的叶涛只能发散思维,开始各种尝试新工艺,小型化,分体式、地埋式等等,常常做业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9年金门路选址时,师徒二人就做了一次大胆实践。一开始配电房选定在电子厂内,但后来又发生了变动,最后实在找不到点,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拆了一个公共小卫生间。但问题仍没解决,卫生间的面积只有30个平方米,远没到配电房所需的大小。

叶涛每天都在想着这个问题,一天上班开车路上,看到两层小洋房,顿时一拍脑袋有了招:“地上空间不够,那就叠,向上借空间!”点亮配电房两层化想法的叶涛飞奔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业内的案例。但一圈找下来,发现并无前人先例,叶涛的热情却没有被这泼冷水熄灭。

他转为和公司设计部门沟通,能否设计实现出来,得到肯定答复后。叶涛又拿着设计方案,找各级专家评估,确定安全可行后,就将两层楼的方案推了下去,最后金门路的难题迎刃而解。遇到问题,快速响应解决,再遇到问题又解决,如此循环反复,直至98个配电房全部落地。随机应变,勇于创新,在叶涛与刘天扬的奇招之下,配电房选址这个大难题也不再难。

除了是业界先锋,在中心城区架空线入地改造时,叶涛和刘天扬还有一个重要身份,那就是百姓的心理咨询师。于师徒二人而言,所有的规划的出发点必须是要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古城区大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当电线杆消失换成配电房这一新事物,自然会有着担忧与排斥。“我支持架空线入地,但你配电房不要放我这里。”成了叶涛和刘天扬最常听到的话。

“我们规划都是从百姓出发,将日照,辐射等问题都考虑周全,符合国家要求的。”面对这一阻力,师徒二人经常做的就是上门解释说明,同百姓耐心沟通,满足百姓的要求。如果上门解释还有质疑,叶涛就会采取其他办法,继续为居民排忧解难。一次民治路的一个配电房已开展施工,进入规划公示阶段。正对面的一栋楼的居民,看到配电房选址在废弃礼堂后,就反对建设。于是,师徒二人就同街道居委会商量,组织城管局、规划局、电力技术人员等开会,回应所有质疑,满足居民的所有要求。最后的办法,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那就是分体式,单独把变压器迁出设置在了路口,从而达到居民的要求。

方案编制时,叶涛和刘天扬自己也有着小追求,将目光投向了远方,“作为老苏州人,要做就做未来的方案。”除了完成架空线入地的基本要求,方案编制中还引入了大量新设备,换掉老旧设备,预留供电增长容量,增强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让中心城区不断电成为现实。除此外,叶涛和刘天扬还预留了五年的接口,便于未来用户的扩容需求。

三年时光,全力以赴,只为带来一场改变。如今,走在古城区的街头,叶涛和刘天扬随意远眺,映入眼帘的开阔景象让他们高兴也自豪。付出的同时,也伴随着收获,师徒二人的能力也在磨炼中不断提升,刘天扬顺利出师,从懵懂的新人成为独当一面的配电规划能手。

2020,是验收的结点,也是新的起点。改变仍在苏州发生着,翻越了此间,新的高峰在呼唤,而师徒二人也时刻做着准备,严阵以待,“不畏挑战,矢志突破,任尓东南西北风!”(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 通讯员 吴昊)

责编:李俊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