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为维护健康与获取营养的物质基础,以中医角度来看,合理的膳食能达到五脏调和、气血充盈、防病健身的作用。
药食同源 四性五味区分食物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药食同源,也就是说食物与中药一样具有其各别性味归经的特性,如果在正确的中医体质辨证与辨病基础上,能配合选择食用具相对应体质的食物,不但可提供平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对体重的控制及肥胖所引发的相关慢性疾病的治疗,均能和药物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食物的性味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身体的感觉与其应答反应出的特征,经过反复验证后归纳出的规律总结,也是食物能产生功效的原因之一;其中食物的四性(寒、热、温、凉)是源自于中医的阴阳理论,而五味(辛、酸、甘、苦、咸)则是来自中医的五行理论,两者都是食物效能的分类方法。
食物寒热温凉 抑制或促进新陈代谢
举例来说,在中医学寒是属于阴的范畴,代表事物的寒冷、抑制等特征,因此,寒性食物可达到降低机体整体或局部温度的效果,具有减低活力、兴奋性和抑制整体功能的作用,也就是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反之,热就属于阳的范畴,代表事物的温热、兴奋等特征,所以热性食物就有升高机体整体或局部温度的效果,具有增加机体活力、提升兴奋性或整体功能的作用,可以达到温阳、散寒的功效。而凉、温则是寒热程度上的等级差异。
由上可知,利用食物四性的特色,可以对人体新陈代谢的促进或抑制产生影响。因此对一位体质偏向虚寒或寒湿的减重患者,平常的饮食摄取宜多选择属性偏向温热性质的食物,如花椒、肉桂、韭菜等,才能同时纠正其偏寒的体质,并提升身体代谢力,有助于协助脂肪燃烧。
酸味食物助消化、苦味食物清热祛湿
同样的,五味中辛味食物能够行气、温暖身体、发汗,像葱白、生姜、茴香等,可用于有代谢不良,汗出不畅者;甘味食物能够缓解紧张,有缓和及补益的作用,如甘草、蜂蜜等,可用于偏体虚者;酸味食物则可使气收敛,具止汗、止泻或帮助消食化滞的功效,如乌梅、石榴皮、山楂等,可用于虚汗不止或消化功能不佳者。
而苦味的食物则具有泻下、燥湿的功能,可减少体内湿气和热气的聚集,如决明子、苦瓜等,故适用于热性体质者;咸味食物则是有润下、散结的作用,如海带、海蜇皮等,可用于便秘或有皮肤肿块者。
所以临床对一位体质壮实,平常容易便秘,血压或胆固醇偏高,有口臭,口干,舌苔黄厚,脉象滑弦数的减重病患,建议平常可多摄取具清热通便,纤维质较高,性味偏苦寒(凉)的食物,如芹菜、黑木耳或决明子茶等,以纠正体内偏热的病态。
因此,了解及善用对应属性的日常食物对纠正失衡的体质及体重的控制,可发挥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