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为。"——诸葛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在世间,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枯燥无味的数学题,还有复杂的人性,人心难测犹如海水难量,尤其在特殊的时代,若想保全自己,只有算计别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谁也不知道对面微笑的人皮面具下,究竟隐藏着一颗怎样丑恶的心。因此,在这个时候,行走世间,便需要一双入局的慧眼,名人更加如此。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生长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华儿女或多或少都应该读过诸葛亮的《出师表》,字字血泪,一言一行中,皆是对于后主的期望和寄托,事实上,诸葛孔明也的确是一代忠臣,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他的一颗心全部在蜀国之上,生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后甚至也要规划好一切,为自己的主君铺平前路,就连临死前还不忘稳定军心,防备敌人乘机入侵,为此他托付了后主刘禅三件事。
诸葛亮是历史忠臣,拥有异于常人的才华,自然而然的,他所郑重提出的要求也并非寻常可比。按照诸葛亮的身份,他的葬礼应该是风光大办,以彰显他的身份,但是诸葛亮对于自己葬礼的要求,却奇怪得让人匪夷所思。首先,在他死后,必须安排四个人抬他的棺材;不多不少必须是四个人,每个人各抬一角,多的送葬仪仗甚至是护卫军队一律不要。这四个抬棺者抬起棺材后,必须一直向南走;不许停下来,直到棺材的绳索断了,绳索断在那处,他便埋在那里,这便是所谓的"绳断棺藏"。
这种葬礼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主刘禅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毕竟孔明先生神机妙算名声在外,况且作为父亲留给他辅佐的一员猛将,不得不尊重,再说了,诸葛亮未出山之前,便有卧龙先生一称,可见料事如神,这种安排有他自己的道理,因此没有多想。刘禅严格按照诸葛亮的要求来安排事务。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其中出的差错,却让诸葛亮的坟墓至此杳无踪迹。一代名臣,自此销声匿迹。
那么,究竟缘何诸葛亮的葬礼为何如此古怪,又为什么非要四个人抬棺材?一切的背后,究竟是名相的一时兴起,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原来,诸葛亮在颁布这个命令的时候已是恶疾缠身,时日无多,眼见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大限将至,凡间尘世还为了解,如何能心安离去 ?
他如此世事洞明,怎会不知蜀国一旦失去自己,必然将迎来一场浩劫,但是此时刘禅还难当大任,"扶不起的阿斗"之名还在外流传,百姓不但不会相信自己的主君有拿定大事的魄力,魏国虎视眈眈下,整个蜀国也会军心涣散。国家与名誉就如同鱼与熊掌一般不可兼得,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为了不惊醒尚在蛰伏的猛虎,葬礼只能简单地举行。
诸葛亮打得如意算盘也很巧妙:四人抬着灵柩是按照一般小将军的待遇,即使被敌人发现,也不会想到诸葛亮的葬礼。他们一定以为优秀的蜀汉丞相不会这样简单地送葬。诸葛亮要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那么,为什么送葬队伍要往南走?当时,蜀国的军队正在北伐。北面便是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向北,很容易与正面交锋,虽然有简单的葬礼礼制掩护,但是为求一个"稳",不确定的因素自然是越少越好。
那么为什么非要直到绳子断了才能埋起来?这有什么意义呢?说起来,这算是这位为主君家国操劳一生、鞠躬尽瘁的丞相唯一的一点私心。诸葛亮知道自己大势已去,蜀国战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早晚问题了。战败后的结局他也能够清晰的预见,为定军心,司马懿多半会在打败蜀国军队后掘开自己的坟墓,告诉自己的军队,曾经世人闻风丧胆的卧龙,如今不过是一具可以任意踩踏的遗骨。
此外,在战乱时期,掘墓和盗墓也时有发生。即使司马懿没有挖他的坟墓,他也说不定被盗墓者挖开。对于故人来说,被掘墓是很不好的事情,诸葛亮也不想看到这种事情的发生,他之所以选择这样举行葬礼,就是因为没有人能预测绳子什么时候会断,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墓地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只有抬棺材的那四个人知道他埋在什么地方。
朝堂上面风云莫测,变幻无穷,此刻是生,下一刻也许就是死,生与死,善与恶,从来都只在一念之间,诸葛亮不去算计别人,便会被别人算计。因此将自己的下葬办法算得世事如棋局局新,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事情并不如这位丞相想象的顺利。经过三天,这四个人仍然抬着厚重的棺材。路途本来就遥远,因为诸葛亮下令不许人送葬,也没有人监管他们。最开始,这几个人还是尽职尽责的抬着棺材,但是渐渐的,他们发现,距离绳子被磨断可以说为时尚早,但是舟车劳顿,四个抬棺者已经精疲力尽,没力气再走了。
就在此时,其中一个突发奇想说:"我们何不割断绳子埋了棺材呢?"只要我们四个人不说,就没有人会知道。"四个人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割断绳子,把棺材埋了,急匆匆回到蜀国复命。但是刘禅虽然无能,但是却不傻,他知道绳索的厚度,按照正常情况至少要走十天半月才能断,四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回来,这肯定是一场骗局。
刘禅下令将四人绑起来严刑拷打,最后四人交待了真相,刘禅一气之下将四人斩首。可是此时问题又来了,只有这抬棺的四名汉子知道诸葛亮被埋在哪里,他们被处死后,诸葛亮坟墓何在岂不是成为了绝世悬案?诸葛亮的陵墓最终还是成了一个谜,一代名臣,最后竟然落得一个将军孤坟无人问的下场。
他千算万算,算计一生,生前算人,死后算己,还是少算了一笔账——四个抬棺者居然会偷懒耍滑,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过他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拥有高科技的今人都无法找到诸葛先生的坟墓,更何况生活在古代的司马懿呢?
当然,比之诸葛孔明先生对于自己葬礼的这些稀奇古怪的要求,更应该值得我们后人关注和敬仰的,应当是他的精神,对于他来说,刘备是他的知己,便是他的恩人和主君,蜀国是他的家国,为了自己的家国荣誉,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算是被迫离开世界,也要为蜀国铺好前路,这样的精神到了今天也同样适用,家国家国,家与国,本就是一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