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元璋妙计打和州,张天佑已攻下和州,为何传来战败的消息?

2020-11-08新闻33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六合之战后,朱元璋手下的兵马越来越多。

细想起来,六合之战的胜利,有一定的幸运成分在里面。而运气之类的事情是很难解释清的,谁能想到元顺帝会临阵换将,削夺脱脱兵权?

打了胜仗,自然是皆大欢喜。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朱元璋有勇气挺身而出,带兵去解救六合,而且还打赢了,这是福将啊。郭子兴也不好再收回朱元璋的兵权,更何况他此时有了进一步的打算。

什么打算呢?是计划攻打某个地方吗?非也。郭子兴想在滁州称王。

要称王,自然需要像朱元璋这样得力的部下。

朱元璋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呢?他是这样分析的,滁州是山城,船只无法通行,交通不便利,不是商贾云集的富庶之地;而且“无形胜可据”(《明太祖实录》),若元军来攻,很难坚守,所以,不适合在此处称王。言外之意,若要称王,需要拿下更大的地盘。

面对顶头上司称王的想法,朱元璋说话很注意对方的感受:并非不赞成郭子兴称王,而是认为不适合在这里称王。

郭子兴称王之事被暂时搁置下来,时间转眼到了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滁州的队伍缺粮了。

一个地方在一定时间内的粮食产量是一定的,而且粮食从种植到收获是有一个周期的。士兵每天都需要吃饭,队伍人数越多,消耗的粮食就越多;而且,马匹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战马是要吃草料的。

粮食不够吃了,怎么办呢?

朱元璋建议去攻打和州。为什么呢?因为在和州的对面,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芜湖是盛产稻米的地方。打下和州,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发展。

和州(今安徽和县)距离滁州比较远,在滁州南边,但是距离当时的江浙行省太平路比较近。

在朱元璋的一番劝说之下,郭子兴同意攻打和州。

朱元璋开始制定计策。当时的和州是什么情况呢?和州城虽然不大,但是很坚固,只能用计智取,而不能硬碰硬的强攻。和州守军是有一定实力的,至少不是特别弱。

再者,郭子兴、朱元璋一共才几万人的队伍,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怎样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拿下和州呢?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为了尽可能地保全实力,朱元璋谨慎地制定出兵分两路、里应外合的计策。以前攻打民寨时得了两个庐州路义兵的民兵号。从队伍中挑选出三千名勇士,穿上青衣,后背缝上民兵号,佯装成庐州路义兵,带上物资,由张天佑率领,赵继祖假扮元军使者,声称庐州义兵护送使者入和州,犒赏和州将士。

庐州路义兵可能是亲近元军、已被和州元军接纳的地方武装力量。和州守军看见庐州兵护送“元使”前来,必然会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入和州。张天佑得手后举火为应。

耿再成率万余红巾军随后跟进,两路人马相距十余里。按照约定,耿再成看见张天佑发出的信号后率军突袭和州。

但是,事情并没有按预先设定好的计策进行。

张天佑率军来到步阳关时,和州百姓听说庐州义兵来了,便准备好牛肉、酒等食物出城相迎。张天佑一路人马便吃了个酒足饭饱,一时竟忘记了出发时的约定。

耿再成这路人马等了很久,也没见张天佑发出举火的信号,以为张天佑已经进城了,所以率军直抵和州城下。和州城里的人发现红巾军来了,元朝的平章也先帖木儿赶紧下令关闭城门。经过一番激战后,耿再成处于下风,中箭撤退,红巾军士兵被击溃。元兵乘胜又追了三十多里,一直追到千秋坝,恰逢天黑了,才收兵回和州。

回来的元兵快到和州城时,与张天佑率领的青衣军狭路相逢。酒已醒了大半的青衣军以逸待劳,突然出现在刚打了一场硬仗,来回赶了六七十里路的元军面前。担心因贻误军机而受处罚的青衣军奋力猛攻,疲惫不堪的元军仓促应战。青衣军把元军一路追到和州小西门,夺其桥,总管汤和用刀砍断飞桥,张天佑等人登城大呼。和州城北门用的是木栅栏,元兵进不了城,想放火烧北门进城,张天佑命人用石头塞住北门。

青衣军占据了和州城,也先帖木儿一时无计可施,只得连夜逃走。

耿再成兵败后,他的手下急忙赶回滁州向郭子兴报告战败的消息。

和州与滁州距离较远,信息的传递有一个时间差。虽然此时张天佑他们已经攻下和州城,但郭子兴却收到了战败的消息。

第二天,郭子兴命朱元璋带二千兵马前往查探。到了才发现,张天佑已率人攻下和州。

#辽宋夏金#朱元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