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惧蔡英文反对、这件马英九“政治生涯最高峰”的事,能给两岸中国人哪些启示

2020-11-08新闻18

摘要:这次历史性会晤的最大意义在于,为之后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昨天是习近平马英九新加坡会面5周年的日子。2015年1月4日,新华社的一条简讯迅速登上全球媒体头条——对峙66年后,两岸领导人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3天后,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习近平与马英九的手握在一起,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

那个时候,即便对两岸关系最乐观的人,也不敢轻言两岸领导人能坐在一起。虽然2005年“胡连会”开启国共两党合作新契机,之后国民党重要政治人物陆续访问大陆;虽然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缓进入最好的8年,但囿于历史原因、岛内生态、域外因素,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政治担当。

当时,岛内2016年领导人选举打得火热。占据优势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就公开指责马英九搞“黑箱操作”“破坏民主”。而不少域外国家,则带着复杂的心情评价这次会晤——既期望海峡两岸保持和平,又不希望海峡两岸走得更近。

如今看来,那年11月7日的“习马会”是一次坦诚务实的对话,成为两岸间和平处理最敏感问题的有益尝试。从之后两边逐步公开的相关细节也可以看出,为了让这次不可能变成可能,双方就会面地点或方式、彼此称谓、会谈议题等问题进行反复沟通。幸好,有了两岸7年间积累的彼此信任与良性互动,两岸有识之士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时间窗口,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变成海峡间里程碑式的成绩。

双方都高度肯定这次会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座谈会上,更是称这次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而马英九在其《八年执政回忆录》中,直言“(习马会)不仅是他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他两岸关系政策理念的彻底贯彻。”

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次历史性会晤的最大意义在于,为之后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即便民进党从2016年执政至今;即便蔡英文当局肆意贬低抹黑,但两岸领导人的手握就是握了,这是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谁也抹杀不了。

马英九在他的回忆录中还有一句话,“(习马会)对两岸未来发展,乃至整体区域的影响力,时至今日,才正要开始。”

没错,5年后的当下,海峡两岸以及岛内的国民党、民进党,都以各种形式触及这一话题。联系到现在严峻的两岸关系以及波谲云诡的岛内政坛,至少能给予海峡两岸利益相关方三点启示:

首先,要坚守“两岸同属一中”原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5年前,两岸领导人之所以能直接对话沟通,并能共进晚餐,正是基于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所作出的务实安排。如今,民进党当局没有明确承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官方、半官方关系陷于停摆状态。上月末,在回答台湾记者“未来两岸领导人是否能创造见面机会”时,国台办发言人反问“您觉得两岸现在的气氛和条件具备吗?”

其次,要相信两岸中国人的智慧。在2015年两岸领导人会晤期间,对于敏感的称呼问题,双方以互称“先生”巧妙解决。而这次会晤的基础——“九二共识”,同样也是双方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生动实践。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两岸恢复交流,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也就是后来的“九二共识”。因此,只要双方有相向而行之心,总能觅得兼顾彼此利益之策。

最后,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确实,当前两岸关系处在低点,两岸对抗的烈度在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五中全会依然提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最终统一,看似很是遥远。但反过来想想,上世纪80年代末两岸交流刚刚开启,谁能想象到今天两岸商贸、通婚、文教等往来密切的程度,谁敢想象两岸领导人竟然还可以坐到一起,开始触碰这最艰难的政治议题?

中国人的事情要中国人解决。5年前那场激动人心的会晤,是两岸主动处理结构性难题的一次成功尝试,开创了掌握自身命运、共同研议两岸未来的模式。尽管现在两岸关系出现困难,但其大趋势没有出现本质性变化,两岸民众“求和平谋发展”的愿望亦没有改变。因此,两岸有识之士都应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蔡英文#两岸关系#台湾民进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