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全民健康这五年!如何守护人民健康?他们给出“有分量的答案”!

2020-11-08新闻32

原标题:全民健康这五年!如何守护人民健康?他们给出“有分量的答案”!

—2020年的第 312天 —

如何守护人民健康?他们给出“有分量的答案”!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三五”规划首次将“健康中国”写进国家的五年规划,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5年来,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续改善。

回顾走过的历程,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筑牢了哪些阵地、解决了哪些问题、实现了哪些突破、指明了哪些方向?10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拿出了”有分量的答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介绍“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筑牢了哪些阵地

回应:覆盖全民的公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十三五”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治理理念,优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16年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的领域。2016年~2020年,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的1415亿元用于支持疾控中心建设等8000多个公共卫生医疗项目,比“十二五”总投资增加了23%。基本建立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以全民参与为支撑,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

“今年,3个部门又印发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重点加强疾病防控体系现代化、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试点等方面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都为提升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三五”期间,我国成功防范和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立足更精准、更有效的‘防’,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监测预警、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有力维护人民健康。”

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是不足的,城乡、区域间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仍然还是短板。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工作,使人才能够更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解决了哪些问题

回应: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取得了积极成效

“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统筹推进。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解决看病难方面,主要是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配置的工作。一是有序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考虑病种流向等因素,在8个省开展试点,逐步优化全国层面的高水平的医疗资源配置,现在84%的县级医院已经达到二级以上的医院水平,2019年全国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已经达90%左右。二是加强资源和服务整合,全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已经达到140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达到3346个,跨区域的专科联盟达到3924个,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社区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促进健康产业和社会办医规范发展。四是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远程医疗服务覆盖面大大拓展。

在缓解看病贵方面,着力以降低药价为突破口,实施“三医联动”。一是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着力降低虚高的药价。二是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开展现代医院管理试点,全面推进以质量为核心、以公益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三是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完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建立完善医疗救治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越是接近目标难度越大。国家卫生健康委把做好健康扶贫作为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手段。围绕贫困人群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出硬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看病的目标逐步实现。

实现了哪些突破?

回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增添新活力

“互联网+医疗健康”在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及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方面都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也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改革增添了新活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介绍,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推进文件的落实。一是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协调联动国家医保局等十多个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互联网医疗规范管理、定价支付、个人信息保护等10余项配套政策。二是加强信息基础支撑。发挥区域平台的枢纽作用,打通信息孤岛,先后发布了卫生健康信息化标准227项,目前90%以上的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了院内信息互通共享。三是总结推广示范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宁夏等11个省(区、市)签订了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市)的协议,在发展政策、监管模式、标准规范等方面先行探索。四是严守安全监管底线。目前,全国30个省(区、市)已经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用新手段监管新业态,开展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整治,强化隐私保护,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全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了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以及药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降低了线下聚集的感染风险,也保障了群众的医疗需求,应该说在疫情期间开辟了网上‘第二战场’。”毛群安说。

指明了哪些方向?

回应:卫生健康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重要法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医药法》《疫苗管理法》等相继出台。其中,《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这部法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原则,着力“保基本”,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着力“强基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基层机构和人员建设;着力“促改革”,将医改中行之有效的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等措施上升为法律。以法律形式对卫生健康事业根本宗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发展医疗卫生技术、完善健康促进措施、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和资金保障、加强监督管理等做出规定,为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宣传海报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国家卫生健康委强化和创新卫生健康监管,加大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推进卫生健康系统“互联网+监管”的系统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进一扇门、查多项事”,整合监督检查事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执法的效能,推进“三调节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医疗风险分担工作,形成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扣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建设大局,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法工作,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卫生健康法律体系。

来源:健康报

编辑:李湘

#新冠肺炎_社会#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